綠鬣蜥移除數量全國逐年升,2019年全國捕捉8068隻,去年2023年5萬7738隻,今年1到8月全國移除4萬6千多隻,屏東縣移除數量就約佔五成。林業保育署指出,綠鬣蜥族群控制在中南部縣市,未發現向北擴散,各縣市重點式移除控制;屏東縣府從2018年起,首創移除獎勵計畫,民眾捕蜥換農產品,近年委託專業廠商針對綠鬣蜥野外巢區強力清除,以巢區清零為目標,遏止族群擴散。
屏東縣府農業處指出,綠鬣蜥移除數量每年居高不下,主因是綠鬣蜥具高度繁殖力,母蜥約3年即可達性成熟,產卵數量多及高孵化率,成體在野外沒有天敵,數量增殖快速,縣府加強宣導1959動保專線及辦理綠鬣移除獎勵,讓民眾知道防治綠鬣蜥擴散危害。
農業處表示,近年亦委託專業廠商針對綠鬣蜥野外巢區強力清除,以巢區清零為目標,遏止族群蔓延,達到族群控制目的,也辦理綠鬣蜥移除獎勵計畫,民眾捕獲危害農林作物的綠鬣蜥則可兌換農產品。
農業處指出,2019年起獎勵移除計畫,民眾捕捉數逐年增,2019年1264隻,2020年5824隻,2021年8293隻,2022年9221隻,2023年6837隻,今年1到8月有9136隻。民眾捕獲綠鬣蜥(吻肛長過20公分者)可兌換一份農產品,20公分以下者以5隻核算1隻兌換1份。兌換地點設屏東、潮州消防分隊,前來兌換民眾多為發現綠鬣蜥入侵住宅、農田、果園等私人領域範圍捕捉 。
農業處指出,綠鬣蜥喜歡棲息在有水道(溪流)、魚塭或水塘附近的樹上,屏東縣33鄉鎮市8個鄉鎮市是熱區,屏東市、潮州鎮、萬丹、竹田、麟洛、九如、 新園與鹽埔鄉等,其他鄉鎮亦有零星。去年小琉球有民眾目擊綠鬣蜥,縣府定期派員加強在碼頭、港口及沿海林地等巡查捕捉,今年1月迄今琉球鄉捕獲4隻。去年度統計捕捉最多為潮州鎮、萬丹鄉及竹田鄉。
綠鬣蜥入侵農田,農業處指出,政府可補助防治資材,像是申請圍網,但至今未有農民提出;綠鬣蜥啃食紅豆苗,也曾在地瓜園捕獲滿嘴地瓜葉綠鬣蜥,絲瓜棚曾出現綠鬣蜥幼體,農民無奈說,「留最外邊那一排讓牠們喫好了」。
林業保育署保育管理組指出,綠鬣蜥從20到30年前即引入台灣做寵物飼養,後懷疑不肖水族業者有目的性野外放養,逐步在野外建立族群,最初分布範圍在屏東、高雄、嘉義及台東零星發現,也因中南部氣候與原產地相似,台灣並無大型個體捕食者或生態上的競爭者,快速建立野外族群。
綠鬣蜥入侵因應,林業保育署表示,境外管理、境內管理和移除控制三方面。境外管理,2015年6月公告綠鬣蜥為禁止輸入名單,自邊境海關部分全面禁止輸入阻斷源頭。境內管理部分,2020年9月公告綠鬣蜥為有危害生態之虞非我國原生物種,寵物端全面列管登記造冊,2020年12月之後未登記被查獲飼養者開罰。已管控人為飼養525隻,嚴格管制不得繁殖、不得買賣、也不能釋放。每年也會要求地方政府抽查追蹤。
移除控制,中央經費補助地方政府委託團隊移除工作,包括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另南投縣及嘉義市或部分縣市零星分布,發現立即移除。
綠鬣蜥移除數量逐年攀升,屏東縣每年捕捉移除數量約佔全國五成。林業保育署指出,各縣市移除,每年呈上升趨勢,林業保育署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團隊同步調查,經評估綠鬣蜥在各縣市核心區經人為移除擾動過程也呈現擴張,也因為每年的強降雨或颱風,影響族群移動。
林業保育署表示,為控制綠鬣蜥野外族群,今年起調整移除策略,屏科大團隊提供重點區域區位,各縣市政府針對重點位置集中移除量能,壓制綠鬣蜥繁殖;鼓勵縣市政府增加槍枝移除可能,增加移除量能;希望地方政府持續辦理綠鬣蜥移除講習;縣市交界區域,由林業保育署各地分署召開平台會議協調,避免灰色地帶未能控制。
林業保育署表示,綠鬣蜥因生殖潛能高,氣候環境與原棲地相似,加上野外無天敵,一旦入侵,控制上就非常困難,依外來入侵種移除成本分析曲線,綠鬣蜥現況仍處可控制階段,經研究團隊分析移除個體體型,部分區域已呈平均體型下降,顯示現況移除努力對族群壓制有幫助,此階段需持續努力,加強控制,以免族群過多產生其他危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綠鬣蜥移除數量逐年升屏東縣佔五成 以巢區清零為目標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3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