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台東第1步3
2050年淨零碳排,台東縣跨出第一步,池上鄉公所盤點鄉內廢耕農田,媒介企業界種樹,達到循環經濟並發揮減碳效益,預計在全鄉種下16萬顆樹,打造全國第一個碳中和示範鄉鎮。
去年11月11日聯合報擇於1111雙11這一天,邀約84家國內知名企業夥伴響應綠色冀泉樹光大道計畫,遠從台北到往池上鄉振興村,一處廢耕的檳榔園,種下了1111 棵台灣原生樹苗-「台灣黑檀」,向淨零願景邁進,希望讓池上這片美麗的土地,成為台灣最前衛的碳中和示範鄉鎮。
生產好米,擁有伯朗大道、天堂路和「金城武樹」美景的池上鄉,去年6月啟動「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計畫,透過綠色冀泉社會企業 (種樹企業)媒介企業在池上鄉廢耕的農田種樹,不僅讓廢耕農田起死回生,創造循環經濟,也發揮減碳效益。
池上鄉長林建宏說,隨著人口老化,年輕外出,池上鄉有很多廢耕的農地,「放在那邊出現管理的問題」,因此透過讓企業界種樹,不僅能減碳,種樹的效益也能創造循環經濟,一舉數得。
林建宏表示,鄉公所在計劃中扮演著監督的角色,由綠色冀泉社企媒合國內企業種樹需求,與池上鄉民承租或共同開發在閒置土地上種樹。綠色冀泉能藉由樹的落枝落葉 (不砍樹)製作商品與服務創造額外收益,供應企業綠色採購商品,並支付地主優於市場的租金及合約期滿後贈與一定比例的樹木所有權,非常棒的合作模式。
提供檳榔園做「碳匯示範基地」給聯合報系種樹的地主說,他種植檳榔已有20餘年,一次部落會議上、聽到林建宏鄉長說種樹就能夠賺錢而心生嚮往,並親自前往鄉公所深入詢問合作方式,了解種樹落枝落葉能製作文創品、還能發展林下經濟,欣然投入檳榔廢園作業。
林建宏說,地主不但表示願意響應政府政策之餘也樂見活化土地,而地主選擇復育台灣原生果樹-「毛柿」,相較種植淺根性的檳榔樹,改種深耕性的原生樹種未來更能維護山坡地的水土保持,同時還能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負責媒介的色冀泉社會企業執行長陳宇華表示,目前和池上鄉公所合作,除了和聯合報系合作在廢耕檳榔園種1111棵樹外,也和「國泰綜合證券」在2.7公頃的原保地種下420棵樹,陸續會持續種,種的樹種以固碳高和高經濟的樟樹、黑檀、台灣肖楠、台灣土肉桂的台灣原生種。
陳宇華表示,地主可選擇收取租金,同時獲得部分樹木延伸收益分潤,或不收租金,則可獲更多分潤,此外,租約10年,時間一到25%大樹就送給地主,可延續樹木的循環經濟效益。
從管理到附加的產品生產,都僱用當地人,另外8%營收捐給鄉公所當回饋,作為社會公益與救助,藉由友善循環經濟合作機制展現鄉民、企業、與環境永續共好互惠新局面。
林建宏表示,「樹光大道」以ESG及SROI雙軌出資模式,聯結當地鄉親閒置土地種植原生樹木,達到土地活化、促進就業、經濟提升,營收淨利部份回饋公所,進而成立專戶,強化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未來也期待將這套模式拓展到其他鄉鎮,共同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
陳宇華表示,池上鄉人口約8000人,若要達到全鄉民碳中和,約需種植16萬到18萬顆樹,預計用4到8年的時間,在池上鄉約180公頃土地種上台灣原生樹木16萬棵,打造全國第一個碳中和示範鄉鎮,接著擴大至台東全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廢耕田變樹光大道 池上鄉打造碳中和鄉鎮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9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