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主廚,應該發展自己的料理哲學,同時能清楚形諸語言,向外闡述你的洞見與獨到的思考。
身為廚師,我接過許多節目邀約,希望我能開設料理節目、參加廚藝競賽,或是帶大家去逛市場,示範私房料理,在鏡頭前展現美食。但除了公益、推廣或陪伴家人,這類邀約我一概婉拒,「不上節目做菜」是我的原則。
有人問我:「為什麼不拍攝做菜影片?大眾都想看名廚親手做菜啊!」正是因為幾乎所有時下有關廚師的電視節目或影片,都是旅遊、喫美食、做菜、廚藝競技,所以我決定不做這件事。
一來,我已經不再需要透過鏡頭向外界證明我的料理能力;二來,我想要打破大眾對廚師長期的刻板印象。料理不只是技術面的打磨而已,身為一個主廚,應該發展自己的料理哲學,同時能清楚形諸語言,向外闡述你的洞見與獨到的思考。
最早的時候,台灣人刻板印象中的廚師,就是壯碩的中年大叔,在滿是油煙的廚房中工作,衣服沾黏汙漬,甚至有點不修邊幅,讓不少人覺得「成為廚師」並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然而,當愈來愈多衣裝整潔、談吐得宜、思路清晰的廚師在媒體上曝光,大家開始感覺到原來廚師也可以是體面、技術含量高、帶給別人幸福感的工作。大眾印象轉變了,廚師也就成為一種可以憧憬的職業。
但是即使廚師的形象變得美好、風光了,可是樣貌還是集中在「會做料理的技術專家」而已,教大家怎麼挑食材、烹飪,傳授做菜的獨門訣竅。而我認為廚藝不應該只是某種娛樂秀,或是特技表演。
這些當然很重要,但是除了料理本身,一個有理想的主廚應該具備更多的知識與內涵,帶領大家透過料理,學習更多人文、社會和創業的能力。
當媒體只強調「很會烹飪就是大廚」時,就會造成一種誤解,好像做餐飲的門檻不高,一個人只要把手藝訓練起來,會烤雞、懂煎魚、擅長炒飯,就可以開家餐廳了。
但是,經營一家餐廳,除了料理之外,還要具備人事、管理、財務、品牌、行銷等知識,這些能力遠比「會烹飪」複雜許多。尤其當整個社會已經和十幾二十年前不同,消費者對餐飲有更高的標準、更多的需求與想像,也對如何喫得安心、健康、對環境友善,有愈來愈高的期待,為什麼體制內的餐飲教育,還在培育只具備煎煮炒炸這類烹飪專業的廚師呢?
(本文出自《工作美學》作者:江振誠)
編輯推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不上節目做菜、不拍料理影片是他的原則 體制內餐飲教育讓江振誠滿臉問號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9821.html
標籤:江振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