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恆春半島洋蔥產業近年受農村老化缺工等因素影響,栽植面積跌至近半紀來新低,官方雖以機械化、產地標章、保證收購等作法強化體質,蔥農直指最頭痛的是病害造成歉收;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說,病害多是透過土壤傳播,同塊田區病菌連年積累,一遇下雨天熱便好發,輪作水稻、改良土壤或更換砂質土壤是解方。
恆春種洋蔥半世紀的謝信惠說,洋蔥病害一直存在,但過去較少發生,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洋蔥在冬季成長期常遇異常氣候,大雨後加上高溫曝曬,導致炭疽病、黑腐病、紫斑病、黃萎病等病害齊發,農民事前不管怎麼做好田間管理,聽取專家建議用藥,但都無法解決,有時減產近半,賣價雖因量少價揚,蔥農卻面臨無蔥可賣的窘境。
車城農會總幹事林茂盛說,高雄農改場專家發現洋蔥田連年種植同一種作物,土壤已累積大量洋蔥病原菌。農曆年前後成長期,常遇不穩定晴雨天,導致病原菌快速成長,恆春半島落山風,易使葉片受物理性傷害,抵抗力降低造成歉收。
高雄農改場指出,洋蔥病害不斷,在於病菌透過土壤傳播,3大病害黃萎病、炭疽病及細菌性軟腐病,黃萎病是真菌性病害,建議在採收後接著種其他作物,水旱輪作,土壤病菌密度便能降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洋蔥病害 專家:關鍵在土壤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9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