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drey Sergeenkov,CoinTelegraph;編譯:鄧通,金色財經
創世塊通過建立網絡、遵守共識規則並將所有未來塊鏈接回起始點來啓動區塊鏈。
在工作量證明 (PoW) 鏈中,創世區塊是區塊鏈網絡上开採的第一個區塊,並作爲後續所有區塊的基礎。 它通常被硬編碼到協議中並由區塊鏈的創建者創建。 由於沒有以前的區塊可供參考或挖掘,因此它不涉及傳統的挖掘過程。
相比之下,創世區塊通常是由啓動 PoS 鏈的網絡开發者和/或驗證者創建的。 驗證者可以根據協議中概述的特定標准來選擇,而不是通過質押過程來選擇,因爲沒有以前的交易或質押可供參考。
創世區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9年比特幣網絡推出。比特幣的化名創造者中本聰生成了鏈上第一個區塊,成爲全球市值最高、市值最高的加密貨幣,甚至一度超越白銀市值。 這使得創世區塊成爲啓動功能性、去中心化區塊鏈账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創世塊的核心目的是通過加密鏈接到其後面的塊來初始化區塊鏈。 它是錨定區塊鏈並實現對不可變账本的信任的起點。 創世區塊設置初始參數,例如挖礦難度和區塊獎勵,這些參數控制網絡的運行和激勵結構。 如果沒有創世塊提供這個基礎,區塊鏈就不會有一個安全可靠的基礎。
所有加密貨幣網絡都需要一個創世塊來啓動其分布式账本。 例如,以太坊的創世區塊包含初始以太坊(ETH)分配和核心網絡參數的指令。
創世區塊提供了一個起點,不斷增長的區塊鏈的其余部分可以在此基礎上構建。 如果沒有創世區塊,區塊鏈就沒有基礎來通過加密哈希永久記錄交易。
中本聰率先推出了比特幣區塊鏈的創世區塊,建立了當今加密貨幣仍沿用的技術屬性和發行模式。
比特幣創世區塊於 2009 年 1 月 3 日开採,被稱爲區塊 0。它是由中本聰創建的,作爲啓動網絡和啓動第一個加密貨幣的一種方式。
中本聰設計了比特幣創世區塊,以建立協議的核心技術元素並設置某些啓動參數。
該區塊包含對 2009 年 1 月 3 日倫敦報紙《泰晤士報》發表的標題“泰晤士報 2009 年 1 月 3 日財政大臣瀕臨第二次銀行救助”的引用。通過包含此標題,中本聰給區塊打上時間戳,並爲比特幣作爲傳統金融體系的去中心化替代品的使命提供了詩意的背景。
創世區塊的隨機數字段的具體值爲2083236893,該值是中本聰通過挖礦過程發現的,以滿足比特幣網絡啓動時的難度目標。 盡管與今天的標准相比難度要低得多,但創建創世塊仍然需要改變隨機數值,直到發現滿足目標的有效區塊哈希。 所有後續區塊都建立在創世區塊的哈希之上,創建一條將每個區塊與原始區塊連接起來的鏈。
中本聰最關鍵的決定之一是設置向區塊鏈添加新區塊的挖礦獎勵。 創世塊包括一個幣基交易,該交易授予 50 比特幣(BTC)獎勵,建立了比特幣發行模型。 然而,這種特殊的獎勵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創世塊被硬編碼到比特幣軟件中的獨特方式,實際上無法被花費。 50 BTC 的獎勵开創了區塊獎勵的先例,區塊獎勵大約每四年減半,直到達到 2100 萬的總供應上限。
比特幣創世區塊的硬編碼設計確立了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和貨幣屬性。 作爲比特幣區塊鏈上的第一個區塊,它啓動了網絡分布式账本,爲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和金融領域的創新奠定了基礎。
雖然比特幣开創了創世區塊,但其他加密貨幣也採用了這種機制來推出自己的區塊鏈網絡。
以太坊創世區塊於 2015 年开採,作爲以太坊區塊鏈的基礎。 它通過分配早期採用者在預售期間購买的以太坊來建立 ETH 代幣的初始供應和分配。 然而,創世塊本身並沒有實現網絡的 PoW 共識模型,這是以太坊協議設計的一個單獨部分(在合並之前)。 以太坊的方法在幾個方面與比特幣不同,最明顯的是最初的代幣分配方法,它允許早期採用者在網絡上线之前購买以太坊的原生加密貨幣 ETH。
許多加密貨幣在推出時都緊密復制了比特幣的創世塊格式。 萊特幣 2011 年的創世區塊與比特幣相似,只是對挖礦算法等技術參數進行了小幅改動。 2013 年狗狗幣的創世區塊通過編碼文本引用了有關比特幣價值不斷上漲的報紙標題,向比特幣的創世區塊致敬。
在比較加密貨幣創世區塊時可以看到一些差異。 有些以遙遠的過去的時間戳作爲工作量證明時間戳,而另一些則以最近的創世塊爲時間戳。 不同加密貨幣創世區塊的初始挖礦難度和區塊獎勵金額也有所不同。
雖然結構相似,但每個創世塊在初始化區塊鏈的分布式账本方面都是獨特的。 區塊鏈行業繼續通過權益證明共識模型等替代方案對創世塊結構進行創新。 然而,創世區塊保留了重要的象徵作用,代表着透明、去中心化金融體系的开始。
創世區塊通過建立所有未來區塊都將遵循的數據和結構格式,爲區塊鏈奠定了基礎。
創世區塊包含基礎數據,爲區塊鏈的其余部分奠定了基礎。 該起始塊使用索引 0 進行硬編碼,並建立後續區塊將遵循的結構。
創世塊中嵌入的數據包括時間戳、區塊哈希、前一個區塊哈希、隨機數和區塊獎勵地址。 時間戳表示塊的創建時間,而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是一系列零,因爲不存在先前的區塊。
在像比特幣這樣的 PoW 區塊鏈中,隨機數是一個可以改變的值,以找到滿足網絡難度目標的有效塊哈希。 然而,隨機數的重要性和用途在不同的區塊鏈實現中可能會有所不同,尤其是那些不使用 PoW 共識的區塊鏈實現。 區塊獎勵地址指示將區塊獎勵發送到哪裏,盡管與後續區塊相比,這在創世區塊中的功能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區塊獎勵地址的概念在創世區塊中更爲微妙,因爲它在後續區塊中並不以傳統意義上的方式發揮作用,特別是在像比特幣這樣的網絡中,創世區塊的獎勵是不可花費的。
額外的創世塊事件可以指定初始條件或分發代幣。 例如,以太坊創世塊執行的智能合約分配了 ETH 的起始供應量。 創世區塊攜帶加密消息或引用、爲區塊添加象徵性或紀念層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創世塊的結構包含塊頭和塊體。 標頭包括版本、時間戳、目標難度、Merkle 根哈希(Rollup交易)和隨機數等元數據。 正文包含該區塊中的所有交易,這只是新啓動網絡中創世區塊創建者的獎勵交易。
該標准結構形成了後續塊的時間順序的模板。 創世區塊的固定組成爲驗證交易、添加新區塊、達成共識和增長鏈建立了藍圖。 這個开創性的第一個區塊啓動了區塊鏈的功能。
創世區塊啓動網絡。 然後,確認、激勵和難度調整可以實現去中心化傳播、共識和挖礦,從而發展區塊鏈。
一旦創世區塊建立,區塊鏈網絡就可以正式啓動。 這一裏程碑向公衆开放參與,並啓動共識和權力下放的進程。
啓動後,區塊鏈开始在創世塊之上構建。 作爲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會自動被網絡節點接受爲有效,但它不需要像交易或後續區塊那樣進行傳統意義上的確認。 後續區塊引用創世區塊的哈希值,建立一條連接回網絡原點的不間斷鏈。
隨着創世區塊的確認,礦工們競相添加新區塊。 隨着區塊的追加,前面的區塊會積累更多的確認,從而強化區塊鏈的持久性。 新的加密貨幣通過區塊獎勵發行,交易經過驗證。
網絡難度根據活動動態調整,以維持區塊創建的節奏。 更多的礦工和更高的參與度會增加競爭和難度,而較低的活動會降低難度目標。 這種波動保證了區塊鏈的自我調節。
在創世區塊之後,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傳播、共識機制和激勵挖礦有機增長。 該活動將創世塊固化爲不可移動的錨點。 隨着採用的普及,交易量迅速增加。
就加密貨幣區塊鏈而言,隨着對網絡的信任的建立,價值就會增加。 代幣根據市場供需動態而獲得貨幣價值。 投機、交易和現實世界的公用事業推動投資和參與。
因此,隨着網絡的激活,創世區塊就不再享有榮譽地位。 它促成的推出催生了一個繁榮的生態系統,由區塊鏈激勵結構的經濟利益一致的參與者所管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金色百科 | 什么是創世區塊?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9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