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兩個和地址有關的應用。雖說這些應用看上去都有一定的市場,並且有可能有一定的需求,但至少到目前爲止,它們的使用頻次似乎並不高。
不說別的,就說用戶之間的相互轉账吧,就這么一個最基本的功能,在我看來即便是在圈內用戶中使用的頻次都不高。很多資深玩家和DAPP之間的相互轉账都遠多於和朋友之間的相互轉账。
在這樣的狀況下,當我們放眼未來,試圖發現Web 3.0生態中社交應用可能的形態和社交工具可能的形式,會覺得缺少頭緒、缺少线索。
既然如此,那我們能不能退而求其次,回歸到當下,看看就在當下、現有的基於地址的應用中,存在什么問題、存在什么痛點呢?
或許我們能夠從當下一些小問題、小痛點,管窺蠡測,發現其中可能潛藏的未來的趨勢和苗頭。
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我們就會發現基於地址的應用中,最頭痛、最麻煩的地方就是地址的輸入:每當我們要向另一個地址轉账時,我們必須輸入對方的地址,而這個地址是一長串字母和數字的混合。一旦其中一個字母或者數字輸錯,我們就會轉錯地址,從而白白丟失資產。
盡管不少錢包都提供了地址掃描、地址拷貝的功能,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功能不便使用時我們還是得靠手動輸入,又或者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不小心改動了地址而這種細微改動難以察覺時,我們還是會被地址所困擾。
正是看到了這個痛點,在以太坊基金會和V神的支持下,以太坊生態內一個項目出現了:它就是ENS。
ENS剛出現時,團隊的訴求非常直接和明了,就是解決以太坊地址輸入不便的問題。讓用戶用簡便易記的短字母或者數字組合替代一長串毫無規律的地址。
這就好比在互聯網應用中,我們用網址代替IP地址一樣。當我們要訪問新浪網站時,我們不會輸入新浪的IP地址(183.232.23.210),而會輸入它的網絡地址www.sina.com.cn。
同理,在加密世界中,當我們要給一個0x......地址轉账時,我們不用再輸入0x......,而只需要輸入它所映射的ENS地址(比如:abc.eth)。
這個訴求看上去非常合理、也非常應景,所以ENS一誕生便成爲以太坊生態內高度受關注的項目。
然而,項目自2017年5月9日上线之後,至今已經有5年了。在這5年中,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們似乎是“只聽雷電、不見風雨”,並沒有見到多少用戶頻繁使用ENS,也並沒有見到ENS引發了什么火爆的應用場景。
就以我對身邊朋友的觀察而言,大家平時相互轉账時,使用得最多的還是地址,ENS只是偶爾使用下,用也只是爲了好奇、好玩,而非真的爲了便利。
雖然大家都知道地址的種種問題,但可能是習慣使然,也可能是使用頻次不高,因此目前地址存在的這些問題似乎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大家還是在被動地按習慣行事,依舊使用着地址。
而反觀那些積極申請ENS的用戶而言,更看重的似乎不是ENS給他們轉账帶來了什么便利,而是這些ENS會不會像COM域名那樣未來成爲大家囤積居奇的商品。
事物的發展經常是這樣詭異:很多時候我們看好的事物往往後來發展得並不順利,而我們不太看好的事物往往後來發展得出奇的好;又或者我們認爲這個事物會向這個方向發展,但走着走着卻發現這個事物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Web 3.0浪潮下的ENS價值幾何?(一)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9795.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