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附近一家中國公司開業後不久,馬來西亞合同製造商Kemikon的員工走出工廠,發現汽車擋風玻璃上粘著幾張宣傳單。
這些傳單來自馮氏智能科技(馮氏),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蘇州的競爭對手,在半導體設備製造領域開展類似業務。他們承諾工資比市場水平高出30%,並提供其他「獨特的機會」,包括海外旅行和免費餐飲。
馮氏是過去18個月裡,在馬來西亞檳城設立或擴張的數十家公司之一。其他包括美光、英特爾、艾邁斯歐司朗和英飛淩。
隨著世界各地的公司尋求中國以外的支持以保護自己免受地緣政治幹擾,馬來西亞正在成為一個令人驚訝的投資目的地。
馬來西亞在半導體製造供應鏈的「後端」擁有50年的歷史:封裝、組裝和測試晶片。但它雄心勃勃,希望躋身價值5200億美元的全球產業的前端,這包括更高價值的活動,例如晶圓製造和集成電路(IC)設計。
行業組織表示,美國對中國技術(尤其是晶片製造)的限制不斷擴大,是中立的馬來西亞具有吸引力的一個關鍵原因。美國正在與中國爭奪全球技術霸主地位,並在限製曏其地緣政治對手出售最先進晶片和製造設備時,獲得了歐洲和亞洲盟友的支持。
Kemikon CEO Marcel Wismer表示,「這很匆忙。不僅僅是在檳城設立的中國公司。還有韓國的、日本的,以及西方的。這一切都與中美之間的科技戰有關。」
Kemikon為美國的泛林集團和應用材料等客戶製造設備框架等零件。
Wismer表示,馮氏並不是唯一一家試圖挖走其員工的中國公司。由於美國的限制,西方主要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無法曏中國出售最先進的設備。
「但另一面是所有這些製造商都從中國公司採購零部件。」他解釋道,「所以他們告訴供應商:如果你不搬出中國,我們就必須尋找新的。因此,中國公司被迫搬遷或擴張到東南亞等地,這樣他們就不會失去業務。這就是檳城的用武之地。」
2023年,檳城吸引了601億令吉(128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超過2013年至2020年的總和。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依佈拉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發展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產業和勞動力,使其成為價值更高的製造業是一個「關鍵目標」。
但事實是,馬來西亞擁有嚴重的人才短缺以及未能創造出能夠吸引其他人的國內半導體冠軍等弊端。
另一個原因是美國的施壓。一些分析師和行業團體擔心,美國可能會限制大量新中國公司在馬來西亞生產的產品和設備。
但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國家主管Gautam Puntambekar說,「來自中國的供應鏈多元化仍是企業的首要關注點。這只會在2024年大選前加速,並使檳城成為『目前亞洲最有趣的地方之一』。」
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發展史
1972年,馬來西亞檳城的一片泥濘稻田成為英特爾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座生產設施所在地。此後,英特爾與AMD、瑞薩、是德科技和其他幾家科技跨國公司一起成為過去被稱為「東方矽穀」的先驅。
馬來西亞成為晶片封裝組裝和測試領域的運轉良好的地區,直到最近還被認為是半導體製造供應鏈中相當低端、勞動密集型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馬來西亞已經是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佔據全球半導體封裝、組裝和測試市場13%的份額。美國每年20%的半導體進口都來自這裡,超過日本或韓國。但直到現在,還沒有太多的催化劑能夠推動它向半導體價值鏈的上遊發展。
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AI)等領域對高性晶片的需求意味著先進封裝被視為提高性能的關鍵。以前的勞動密集型流程現在通常在高度自動化的工廠中進行。
英特爾正斥資70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建設新工廠,其中包括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竣工的「3D」先進封裝工廠。英特爾還在與檳城接壤的居林建造另一家晶片組裝和測試工廠。英特爾駐檳城副總裁Eric Chan表示:「我們的組裝、測試、設計高級封裝人員數量已從100人增加到15000人。馬來西亞現有的晶片生態系統、連接性和基礎設施是提高吸引力的一部分。」
美光和英飛淩也處於擴張模式。美光去年在檳城開設了第二家組裝和測試工廠,而英飛淩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碳化矽(SiC)晶片生產基地,該公司表示將在未來五年內斥資高達54億美元進行擴建。
艾邁斯歐司朗駐檳城高管David Lacey表示,供應鏈多元化始於疫情,但「地緣政治正在促使人們尋找替代地點和來源」。這家總部位於瑞士的電子集團是首批在檳城開展業務的海外公司之一,並且仍在當地進行投資。
投資熱潮引發交通及人才等困境
投資熱潮甚至讓檳城親商政府也陷入困境。安華·依佈拉訢農曆新年期間的訪問恰逢工業場地的另一場奠基儀式,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檳城政府擁有該州的大部分土地,這對其國庫來說是一個福音。檳城投資局是檳州政府的非營利機搆,其CEO Loo Lee Lian表示,由於土地緊張,該組織不得不對加入者「更加挑剔」。發展已蔓延到鄰近的吉打州和霹靂州。
房地產諮詢公司Knight Frank Penang執行董事Mark Saw表示,工業用地價格已從2022年的每平方英尺約50令吉漲至85令吉。在整個東南亞,檳城2023年上半年的住宅房地產價格增長僅次於昂貴的新加坡。
交通擁堵已成為常態。美光馬來西亞副總裁Ramu Iyer開玩笑說,儘管他住的地方距離工廠僅14公裏,但他每天回家都要花一個小時的交通時間。
該國的工程人員短缺也變得更加嚴重。貿易部長紥夫魯爾表示,僅電氣和電子行業每年就需要50000名工程師,但每年只有5000名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其中許多人還去往新加坡,在那裡他們的薪水要高得多。
從歷史上看,馬來西亞一直缺乏政治意願來提供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以吸引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建立資本密集型製造工廠(即晶圓廠),而且馬來西亞也沒有像台積電這樣的半導體龍頭企業。
作為馬來西亞五年內的第五任總理,安華·依佈拉訢承認,在經歷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最初繁榮之後,在推動半導體行業發展方面,過去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滿」。但隨著他專注於重振經濟,該行業現在已成為其工業計劃的關鍵目標。
中國公司成為推動主力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檳城新參與者的崛起:中國公司。
檳城投資局的Loo表示,自從美國開始對華技術實施貿易限制,特別是現任美國總統拜登收緊限制以來,檳城開始看到像馮氏這樣的中國集團的濃厚興趣。
她說,其中許多都是擁有全球供應商或西方客戶的公司,以對沖美國進一步的限制。檳城投資局估計,目前檳城有55家中國公司從事製造業,其中大部分是半導體行業。相比之下,美國技術限制之前只有16個。
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師表示,美國的限制目前不適用於先進晶片封裝服務,但中國企業擔心未來可能出現的限制。他們補充說,一些公司正在通過與馬來西亞公司合作組裝部分高端晶片來降低風險。
超聚變公司(xFusion)正在與當地運營商NationGate合作,在檳城製造圖形處理單元服務器。在某些情況下,中國和美國公司甚至合作。通富微電於2022年與美國AMD集團合作擴建了檳城工廠。
製造集成電路蝕刻基板的韓國公司Simmtech於2022年在檳城開設了一家新的先進製造工廠,並在幾個月內宣佈將快速推進該工廠的擴張。一位熟悉該公司業務的人士表示,其一些中國供應商已跟隨其來到檳城並在此開展業務。
大多數中國企業仍來自供應鏈的組裝和測試部分。但分析師表示,如果更敏感和更高價值行業的公司開始開設工廠,可能會引起審查。
總部位於上海的賽昉科技(StarFive)是RISC-V領域的領導者,它正在檳城建設一座設施。
馬來西亞近年來可能獲得了創紀錄的投資,但它仍然缺乏大廠:前端製造廠。未來幾年,全球將興建約80個晶圓廠,但馬來西亞沒有一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馬來西亞成為中美晶片戰的意外贏家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9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