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劉教鏈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5日早起一看,BTC繼續向上突進,破68.5k,這實際上已經到達並超過2021年11月10日收盤價歷史前高68.35k了。至於當時的瞬時高點69k,也就差那么一哆嗦罷了。
2月份上了兩個台階:42k修正,拉到5萬。5萬休整,拉到6萬。
3月伊始,結束6萬修正,拉至前高。
沒倉位的後悔地跺腳。有倉位的或者等待买進的,則开始有些恐高的瑟瑟發抖。畢竟,從1月20多號直到現在,BTC從38.5k到68.5k,這一路急漲,幾乎就沒怎么回調過。
更爲“可怕”的是,看成交量圖,初破6萬的2月29號,多空激烈交鋒,大量放量。
此後三天,6萬盤整,成交量越來越低,價格卻穩如泰山。空頭在6萬一线,該交出籌碼的都交出了籌碼,多頭則全數笑納。
到了3月4號、5號這兩天,BTC多頭再次發力上攻的時候,雖然價格水平更高了,成交量卻變少了。此所謂“縮量上漲”。
縮量上漲,明確無誤地向市場傳遞出一個信號:空頭手裏可以砸盤阻擊上漲的籌碼越來越少,就要彈盡糧絕了。
這就是軋空行情。
比特漲,比特漲,比特漲完比特漲。
一路扶搖直上的BTC就像歷史的車輪,從空頭的屍體上無情碾過。不自量力的空頭,只能是螳臂當車。
當2023年4月12日教鏈曾寫文,摘錄若幹例如下:
「我也看漲,但沒必要這么FOMO。」
「在美聯儲沒有達放水的情況下,很難想象btc可以突破前高6.9萬」
「开始幻想了。說明就快到頂了。」
今天,2024年3月5日,可能已經不會再有人懷疑這篇文章標題所設立的目標了吧。
只是,甚少有人還會記得這些奪人的先聲。因爲去年25k下車的人,大概率現在還沒有回到車上,也就踏空了這一輪行情。
炒幣者多踏空,而囤幣者永不敗。
有讀者朋友問,以後BTC都被機構給买走,散戶越來越沒機會了?
的確,在我們固有的經驗認知裏,幾乎所有資產、資源都是快速爲大戶所壟斷,散戶只能被迫接受欺壓,或者退出這個遊戲,另开一盤。“炒新不炒舊”,是這一經驗智慧的高度濃縮。
但是BTC,卻恰恰是一種“反常識”的存在。它天然具有對抗壟斷、不斷分散自身的能力。正如教鏈曾說的,「從過去12年比特幣持幣分布變化情況來看,其從集中到分散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
作爲共識貨幣,越集中,價值越低;越分散,價值越高。
與富可敵國的大戶一起玩BTC,炒幣者或許會被擼個精光,但是場外賺錢加倉的囤幣者卻絕對不會喫虧。
下面,教鏈就從經濟視角的基本原理來論證一下這個結論。
在一個市場經濟系統中,人和人之間要靠和平的、誠實的交換來滿足自身的需求。無論是富可敵國的大戶,還是一貧如洗的窮人,都是如此。大戶無論多么有錢有勢,也不能強迫窮人給他勞動,而不支付報酬。否則,這就不是市場經濟系統,而是權勢經濟系統、暴力經濟系統。
市場經濟系統的建立,與其說是政治進步的結果,不如說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強迫勞動相比付酬勞動只能得到更差的結果時,自然,暴力強制就會被公平交易所取代。搬磚頭、挖沙子可以強迫勞動,但是設計軟件、手機、導彈、大樓或者AI算法,可能就很難通過強迫勞動得到好的效果。
富人的特點是什么?無需從事勞動。即使是仍在勞動的有錢人,即使他什么都幹得比別人更好,他也需要把一部分工作分給比他弱的人,分工合作,這樣可以得到更大的經濟回報。這是李嘉圖早就證明過的。
分工,不是和別人比,而是自己和自己比。你做A、做B、做C都比我強,但是,你只做最最最擅長的A,把B、C分給不如你做得好的我來做,你和我都會得到更大的產出。這就是李嘉圖在18世紀時就發現的比較優勢理論。
而早在8世紀的中國唐代詩人李白,就用一句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提示了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的道理:再一無是處的笨人、窮人,都能在經濟系統的分工合作中佔據一席之地,發揮他的能力。
因此,富人也需要從窮人那裏交換勞動,或者勞動產物。那么,富人就需要爲此支付給窮人相應的報酬。
但是,債務貨幣系統制造了一個巨大的漏洞和不公平,即,富人更容易在信貸擴張周期拿到超額貨幣,而在信貸收縮周期通過債務重組逃過償債責任,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超發貨幣,可以永遠支付和購买窮人的勞動,而固化雙方的階層。
教鏈在3月4日文章《比特幣終局:或將等於人類全部剩余的價值總和!》中已經闡明了,當代經濟不得不實施凱恩斯建議的信貸調節,以期刺激超額消費,來平衡超額生產,避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危機。
貨幣當局必須在經濟擴張周期鼓勵擴張信貸,那么一定是資產實力雄厚、社會關系很硬、冒險精神更大的富人階層更容易舉債,在按債分配超額貨幣的遊戲規則下,優先拿走和享受到信貸擴張所超發出的貨幣購买力。
在房市狂飆突進的2005-2020年,房地產公司老板們,以及踊躍买房的貸款購房者,成了喫到肉、喝到湯的一群人。
等經濟周期逆轉,去槓杆的危機降臨,當局卻不能眼睜睜看着當初舉債加槓杆的企業和個人爆倉破產,這會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於是必須出手救市,本質上就是要把部分債務一筆勾銷,允許當初的舉債者逃過一劫。這就是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裏奧科普過的“和諧的去槓杆”。
凱恩斯的辦法,爲了經濟好、社會好,讓一部分人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大肆借錢,喫香的、喝辣的,但是到了經濟下行、殘酷去槓杆的時候,卻又只好允許他們賴掉債務,無需對等償還當初喫香的、喝辣的所超額消費掉的財富,而是把債務轉嫁給全社會來承擔。這么一來,享受的好事讓少數人佔了,償債的痛苦卻讓佔大多數的窮人來共同分擔。這事兒能談得上公平嗎?即便按照古已有之的“欠債還錢”的樸素倫理,也很難講得上是合乎人們心中的正義觀的。
富人利用信貸周期的難言之隱,實現了階層永固,只要錢一直印、一直花不完,富人就可以一直不勞動而騎在窮人頭上,窮人則終日勤奮、世代勞作卻不得翻身。
索羅斯說過:“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衆認識之前退出遊戲。”(索羅斯《金融煉金術》)
可是,窮人被牢牢束縛在信貸法幣的遊戲裏,無法“退出”。
歸根結底,人們缺乏一個“退出”工具。
2008年,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比特幣。
2010年7月6日,中本聰在bitcointalk論壇上發帖,振臂高呼:「逃離中心化管理的貨幣任意通脹的風險!比特幣的總流通量被限制在2100萬枚。」
感謝中本聰,給了全世界的窮人一個“退出”遊戲的工具。在任何時刻,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人,無需任何權力的批准或許可,就可以自由選擇“退出”法幣遊戲。每個月節約出工資收入的10%-50%,置換爲BTC,就是“退出”的具體行動。
由於富人無論多么富有,就算是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巴菲特,也都不能像掌握或者利用法幣印鈔機那樣優先獲得更多超額印制的BTC,因此,以BTC衡量,他們購买任何一位BTC持有者的勞動,就從數學意義上嚴格地減少了他們自己的BTC,而增加了那位提供勞動的BTC持有者的BTC。
如果他們一直不勞動,也不去無償佔有他們手下企業員工的勞動的一部分,那么他們手裏的BTC,一定會持續減少,最終到零。
因此,李嘉圖比較優勢原理決定了富人一定要購买窮人的勞動,而退出到BTC則會讓窮人的勞動一定會分散掉富人手中的BTC,從而促進BTC的分散化,也就是增加其價值。
富人再富,扛不住窮人數量衆多,以及漫漫無盡的時間長河。
比如,哪怕微策略這種囤幣大戶,就算它今天囤了20萬枚BTC,將來花銷的時候,每天花10枚,購买他人或者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那么也僅需2萬天,不到55年,也就消耗殆盡了。
現在大家明白了,在法幣遊戲中,收入就是蒙眼毛驢腦袋前面的胡蘿卜,窮人無論多么努力賺錢,都不可能賺光富人手裏的錢;在當窮人退出法幣遊戲,選擇收入囤積BTC之後,富人就會發現,他們不再能夠像以前那樣不勞而獲、輕松躺贏,窮人很快就會靠勤勞的雙手,通過合理合法的公平交換,把他們的BTC全部賺走。
結論已經再明顯不過:在BTC的遊戲中,以場外收入囤積BTC的人,才是永遠的贏家。
這個遊戲就會是一個更加公平、誠實的遊戲:愛勞動、愛拼搏的人,總是勝出。
也才真正實現了那句歌詞所唱的:愛拼才會贏!
BTC實現了那個美好的愿景:勞動者不僅最光榮,而且得到最大利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BTC已達前高:炒幣者踏空 囤幣者不敗 勞動者光榮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94927.html
標籤:加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