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周二出爐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之後,16日公布的美國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升幅也比預期大,令投資人憂慮通膨可能彈升,美股應聲下挫。通膨怪獸果真反撲了?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16日在紐約時報部落格撰文表示,通膨或許並未反彈,是「元月效應」導致通膨看似回溫。
克魯曼重申,不該過度解讀單月數據,尤其是1月的數據。還記得嗎?2023年1月的數據也顯示物價勁揚,但那並不預告全年通膨很糟糕,事實上,去年元月傳出通膨壞消息後,接下來一整年都呈現通膨減緩( disinflation)趨勢。
據克魯曼研判,今年1月通膨數據比預期高,反映的是「元月效應」,因為眾多企業傾向在年初重訂未來一年的產品與服務價格。勞工部勞動統計局(BLS)對此知之甚詳,因此對外公布的季節性調整數據應該已把「元月效應」納入考量。但一些觀察家,特別是高盛團隊,認為BLS的季節性調整做得不夠,以致於1月數據的訊噪比(訊號雜訊比)可能異常得高。
克魯曼採用一種方法降低雜訊:檢視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發布的企業通膨預期調查,以了解美國企業預料未來一年成本增幅多大。這項調查預測未來通膨的趨勢向來相當準確,而且,若是通膨即將回溫,企業理應察覺才對。最新調查在1月中旬進行,結果顯示,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延續下降趨勢。
當然,也不能因此遽下斷語。但克魯曼認為,1月通膨數據反映的很可能是統計上的雜訊,而不是標誌著通膨減緩走勢果真脫離軌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CPI和PPI升幅超預期 通膨怪獸果真反撲?克魯曼分析原因出在這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9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