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陳其邁上任後,即積極投入「迎接台積、淨零碳排、數位轉型、智慧城市」四大城市轉型升級工程。他認為,要讓高雄從重工業大城升級成為科技大城,必須超前部署,而高雄也全員積極迎接台積電來設廠,期許高雄成為全球半導體重鎮之一。
陳其邁說,在引進台積電(2330)之前,市府與市民一起做了許多準備,這些努力的成果都是台積電選擇落腳高雄的原因;現在台積電將在高雄打造三座晶圓廠、投資2兆元。未來,台積電若還有更多設廠需求,高雄市也準備好了,土地也可擴編。
要讓高雄升級,陳其邁說,不是喊口號就可以,必須縝密規劃、戮力執行,譬如淨零碳排的挑戰,高雄可謂全球第一,因為全世界只有高雄的工業與能源碳排佔全市逾八成,要顧經濟又要有綠意,如何做到?需要前瞻、規劃、決策與執行力。
此外,智慧城市則是讓高雄從工業城蛻變為科技城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演唱會經濟為例,去年為高雄市創造45億元產值,因為市府率先投入大數據管理,讓高雄變得更方便、更好玩,就一個演唱會而言,高雄就能比別人創造多一到兩倍的產值。以下是陳其邁專訪紀要:
問:高雄市府如何引進台積電在高雄建三座晶圓廠,而且都是先進製程,請談過程與作法?
答:高雄有先天優勢,還有高雄市府的努力,說白了,我們知道台積電在想什麼、要什麼,才讓台積電願意斥資2兆元投資。
在台積電評估來高雄設廠前,市府與台積電經過無數次溝通、調整與執行,最後甚至讓台積電第三個廠也願意落腳港都。有幾點可以談談。
從先天上來說,高雄市過去就是台灣「重工業」第一重鎮,轄內有特種、甲種工業用地,地目規劃原本就是能承受最高強度(汙染)的工業地。台積電設晶圓廠其實只需一般用地,因此,我們把中油五輕舊址撥用給他們,面積夠大、條件完備,省去許多程序與麻煩。
當然,要讓台積電來設廠,關鍵還在後天的努力。第一個問題,台積電想要什麼,高雄能怎麼給?都不是憑空得到的,市府人員必須第一線調查、互動、了解、執行。不是給土地就夠了,還要提供設廠所需的條件與資源,台積人想要的在地生活的一切。
條件與資源是什麼?先講條件,以土地來說,高雄煉油廠(中油五輕舊址)不僅土地區分遠超過台積電設廠要求,在位置上更是優越。該地鄰近高鐵、捷運站,台積人搭高鐵來高雄,只要捷運一站的車程再走路十分鐘即可到廠區,這樣的地理位置放眼全球獨一無二。
除了土地,台積電新廠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再生水、綠電。這兩個不僅要有,還要管夠,而這都只是最基本的。
再來就是供應鏈,一個台積電設廠,必然會有衛星供應鏈進駐,這是高雄的優勢。晶圓廠需要材料、設備應援,高雄原本就是化工重鎮,長春、李長榮都是本土大廠,國際廠要隨台積電來台,土地與水電也都準備好了。
至於資源,以台積電進駐後的就業人口為例,將牽動數萬個高階就業機會,這些高階人力還有眷屬都會一起來,他們不僅是來工作,還會來生活。
因此,他們對生活的要求與需求,都必須考量進去。進一步說,要有優良的環境、教育、交通、文化、醫療等,各類條件不僅要有、還要好。
問:綠電與再生水門檻都不低,高雄如何滿足台積電所需?
答:老話一句,做就對了。做事首先是觀念,觀念對了,市長帶頭動起來,團隊跟上執行,事情才能水到渠成。
以台積電要求的再生水為例,目前高雄已有兩座再生水廠運轉,我當市長後馬上做橋頭再生水廠,為了台積電再建第四座,工程都已發包。未來,四座再生水廠每天可供應21萬噸的潔淨再生水。不僅如此,高雄號稱港都,台灣四面環海,海水資源取之不竭,未來將再配合海水淡化,就可多元化滿足科技廠用水需求。
再來說綠電,台積電需要綠電,高雄風電充沛。另外,高雄自身一年的發電量高達500億度,但實際用量不到400億度,發電量比用電量還多,不僅供給台積電足夠,還可以南電北送。
對高雄來說,水電都有很合理的解決方案,因為,高雄本來就是重工業區,水跟電都是不能缺的。我們就這方面進一步補強,就能滿足一級世界大廠所需。
問:市場盛傳台積電將在高雄建五座先進製程廠,是真的嗎?
答:台積電會在高雄要設幾座廠,我不能說,至少現階段不能說。假設如你說的「五座晶圓廠」,高雄在楠梓區已經準備好180公頃的用地,除了土地之外,各方面的條件都是夠的,高雄是準備好的。如果台積電有需要,必要時還能再擴編。
問:高雄市為了迎接台積電,你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對我來說世界變化太快,就全球一流城市的標準來看,高雄本來就比較落後,所以要趕快趕上,但是新的挑戰又不斷出來,而這才是最大的挑戰。
問:對於淨零碳排,高雄市政府在你的領導下用力甚多,你如何帶領高雄重工業一起轉型?
答:對傳統產業來說,外部的、大環境的挑戰會比業內的競爭高很多,因為全球碳中和、淨零的趨勢不可逆。高雄又是傳統重工業所在地,所以碳關稅的問題出現之前,市府就要輔導傳產做碳盤查、驗證,才能幫企業、自身提升國際競爭力。
舉例,中鋼(2002)一年有1,900萬公噸碳排,全台北市整年也才1,000萬公噸,一個中鋼幾乎就是台北的兩倍。高雄的工業和能源部門佔全市碳排比重高達83%,全世界只有高雄是這樣。因此,高雄要做減碳一定是從產業著手。
市府做減碳,先從產業與能源部門開始做,因為減碳的量一定最多。高雄從2005年基準年到現在,每年大約減了一個台北市的碳排量。
就減碳來說,以前都基本上是教科書內容,或在講概念,現在是直接上戰場。國際上的評比、企業投資前,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淨零轉型」。以前,大家只知道數位轉型,但這在當前來說遠遠不夠,現在若只做數位轉型就完蛋了,因為淨零轉型省下來的關稅,或者因為沒做而多出來的關稅,遠超過數位轉型。
減排的議題從道德驅動、社會企業責任,如今是價格驅動、市場驅動,傳產將面臨很大的挑戰。以螺絲扣件為例,源頭原料和中端加工的碳排大概六比四,所以中鋼一定要把碳排量算給下遊,下遊出口的時候要申報,上遊先做再教下遊怎麼做,利用商轉平台以大帶小,讓中鋼、中油等帶著他們的供應鏈廠商來做。
為求轉型,需關注過程中是不是有足夠的資源,包括補助、綠色金融,如何利用貸款優惠做減碳、負碳技術,都是重要課題。
高市府領先成立淨零學院,要求科長以上主管一定要上「淨零碳排的碳盤查證照課程」,並且須通過考試取得證照,這是全台灣首創。因為世界已經走到這裡,不能迴避、要提前面對。
問:除了淨零轉型,你認為要推動高雄從工業城蛻變為科技城,還要做什麼?
答:智慧城市,這也是個全球趨勢,而且能帶來附加價值。我舉個例子,去年高雄演唱會經濟大爆發,BLACKPINK、五月天、Coldplay等共舉辦117場演唱會,139萬人潮湧入高雄、創造45億元觀光產值,這是推動智慧城市的成效之一。
智慧城市首先要從大數據著手,用數據管理。以演唱會為例,去年BLACKPINK來高雄,幾個小時內高雄湧進數萬人,就在演唱會現場,場內4.5萬人、場外同樣超過4.5萬人,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場地條件很重要,還須用大數據管理,才能讓大家開心的來、順利的回家。
我再舉個例子,幾萬人從各地來高雄,要怎麼讓歌迷準時到達會場,交通管理就是一大挑戰。市府要服務的不僅是演唱會的主辦方、藝人,還有來自各地的客人。
因此,在演唱會規劃的時候,市府與主辦方就經歷綿密的聯繫與溝通。這時,智慧交通就非常重要,我們用大數據管理高鐵、台鐵、捷運、交通號誌,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達到成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高雄市長專訪/陳其邁:翻轉工業城變科技城 推動四大工程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8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