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海洋委員會的海洋保育署,自2018年成立以來,積極處理海洋生態保育、汙染防治與資源管理等問題,隨後在2019年起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至今近3萬人參與,共回報逾2.2萬筆數據,海保署今天公開表揚174名績優公民科學家,感謝他們一起減輕海洋問題。
海保署今天在北市中正區國立台灣博物館古生物館,舉辦海洋公民科學家記者會,說明國內海洋公民科學推動情形,署長黃向文也到場表揚積極參與的海洋公民科學家共174人。
黃向文致詞說,海保署經費較少、人力少,不可能自己開船出去,因此想出了海洋公民科學家計畫,自2019年起從4個主題,一路擴展成10個類別、44個計畫,很多都是民眾自發性的,直到去年又增加了6個計畫,總共來到50個。隨著參與人數越來越多,至今已有近3萬人參與,數據也累積超過2.2萬筆,未來的成果報告會變成海保署的計畫報告,甚至是政府的政策方針。
海保署說,海洋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廢棄物等10種不同領域,像是民間團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起台灣珊瑚礁體檢,每年定期監測全台各地珊瑚礁區,了解各區的珊瑚是否健康;「中華鯨豚協會」發起尋鯨任務,透過APP紀錄觀察到的鯨豚種類、數量與經緯度等相關資訊,了解鯨豚的生活模式、棲地熱區;「Congratulafins」發起鯊魚魟魚目擊回報計畫,鼓勵潛水員回報物種、數量、環境與行為等資訊,了解目擊次數最多的物種、出沒區域等。
海保署說,去年再新增6個計畫,讓海洋公民科學計畫達到50個,新增的6個公民科學計畫是以「解密海洋,看見未來」為主題,包括「珠算不如公民科學家算」、「陸蟹生態守門員」、「海底農廢追追追」、「追尋龍紋鱝的蹤跡」、「漁你我牽起罟網今來」、「啣魚鳥生-台灣海鳥食性調查」。
海保署說,海洋公民科學計畫是一種公民參與科學調查的方法,在不同的區域及時間,由科學家帶領民眾收集與海洋相關的觀察資料,分析後回報數據,一同建置海洋資料庫以加強海洋監測能力,也期待透過新計畫,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投身海洋公民科學及保育領域,帶動國內公民科學進一步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5年3萬人參與 海保署今表揚174名優秀公民科學家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8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