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新北平溪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天燈,其實當地半世紀前曾是重要煤鄉,走進「平溪十分公共托老中心」,長輩們下課時間圍在一起泡茶,話題離不開當年做礦工的甘苦,91歲曾阿定伸出雙手、拉起褲管談起當年在礦坑受傷的情境,道盡「入坑死一人、不入死全家」的無奈。
平溪區十分公共托老中心社工員蔡碧真說,全班25名學員逾8成有礦工背景,男生大多在坑內工作,女生負責坑外作業,這一班可說是「礦男煤女班」,每個人都有說不盡的辛酸血淚故事,長輩聊起當年礦災還餘悸猶存,形容每一次進礦坑像是賭命,誰也無法保證,這一趟進去能否平安出來,即便坑裡危機四伏,為了一家老小溫飽,仍要勇往直前。
平溪區目前人口4100多人,是新北29個區當中規模最迷你的行政區。70歲小美阿姨曾在礦區當女工,她說,在採礦風光年代,平溪人口至少2萬人,當時家戶人口有8人、10人是常態,如今平溪面臨人口老化挑戰,居民仰賴觀光業維生。
「為了養家庭,很多礦工老了一身病」,小美阿姨說,10個礦工大概有9個患塵肺症,走路容易喘、不斷咳嗽,職業傷害滿大。
82歲阿春阿姨說,當時女生是坑外工作的主力,其中一項是幫忙推車,將裝滿煤碳的礦車推至選洗煤場,體重50公斤婦人推著一輛幾噸重礦車,當時全身包緊緊,幾乎只露出一雙眼睛。
距龍安社區車程約15分鐘外的菁桐,是平溪三大聚落之一,菁桐社區發展協會幹事林瑋揚獲新北市文化局獎助計畫,以「礦男的媳婦」為主題,撰寫成故事書,也製作線上情境遊戲及實體手機解謎遊戲,盼感人故事能被更多人看見。
林瑋揚訪談多位礦男媳婦,許多人娘家遠在中南部,早期菁桐超過8成投入採礦,媒人會到中南部物色適婚女性,對女方家人強調「不論天氣好壞都有工作可以做」,在媒人話術、聘金攻勢下,往往能順利配對,離開家鄉來到夫家,才知道媒人口中的好頭路其實是出生入死的礦工。
林瑋揚說,他當時花1年時間完成訪談、撰寫成故事書,受訪的礦男媳婦陸續有人離世,記錄是和時間賽跑,很慶幸當時有留下珍貴資料。
煤礦曾經是新北市重要產業,隨著採礦走入歷史,輝煌的黑金歲月消逝,新北市文化局致力於礦業文化保存與推廣,透過拍紀錄片、口述歷史、社區營造、遺址調查、戲劇教學等方式,感念上一代對經濟的貢獻,也讓下一代對礦業有更多認識。
文化局長張䕒育說,文化局委託台北大學教授張偉郎剛完成「海山地區煤礦業遺址調查報告」,海山煤礦是台灣僅次於瑞三煤礦的第二大礦區,隨著台灣煤陸續停採收坑,礦業從業人口逐漸凋零,新世代年輕人對這段歷史相當陌生,為保留新北市礦業文化記憶,文化局響應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源潛力點開發計畫」,也與「青藝盟劇團」合作戲劇教學課程,在課堂上引導高中生進入礦業情境,讓礦業歷史不被遺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礦男煤女話當年 新北文化局多管齊下留礦業記憶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8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