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在半導體製造領域上再執牛耳,執行長基辛格有信心,這樣的願景可在兩年內成真。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指出,英特爾成功與否,已攸關美國的國家安全,因為它是唯一一家具有規模和實力的美國企業,可以大量在美國本土自製晶片。
巴隆在英特爾日前舉行的「AI Everywhere」活動上訪問基辛格,而英特爾在這場活動上發表了新的AI筆電處理器和伺服器晶片。
當巴隆問及,英特爾在美國晶片法案方面的進展如何?基辛格說,英特爾正積極與「晶片計畫辦公室」合作,催促他們加快速度。他形容,商務部現在有點像是追上巴士的狗,晶片法案的規模是其歷來最大的舉措,「我對撥款時機感到心焦」。他說,英特爾提交的計畫規模超越1,000億美元,十分龐大,「讓我們動起來吧,我現在就在砸錢,而非一、兩年後」。
巴隆問到,台積電在最近的法說會上,被問及英特爾預定2025年推出的18A製程時,採取了「防衛姿態」,詢問基辛格對此的看法。
基辛格回答,任何時候同業只要談論起你,代表你眼下已具備真材實料,「兩年前,沒人認為我們能參與這場競爭。」
他說,18A上有兩項創新,分別是新的電晶體和晶背供電,「眾人都聚焦於台積電N2對上我們的18A,沒有誰有特別的優勢,一切仍待觀察。但在晶背供電上,大家都說英特爾取勝。當你在這方面的技術領先對手好幾年時,意味著晶片的面積效率更佳、成本更低,更棒的電力傳輸,帶來更好的效能」。
基辛格說:「我們有更好的電晶體,更佳的電力傳輸,我想我們比N2要領先一些。」而台積電封包的成本相當高,會讓英特爾的成本優勢逐漸擴大。
巴隆還問到,美國能否在下個十年,在AI技術上保持對中國大陸的領先。基辛格回答,提到AI,就要想到三件事,分別是運算能力、資料的可取得性、及創新的研究演算法。美國顯然在運算能力上領先,各界或許會以為大陸在資料上有優勢,但美國的開放性讓AI可取得大量資料。就第三點,美國如反叛軍般的創新精神也佔上風。
基辛格說,過去十年間,所有重大的AI創新都發生在西方國家,他不認為這會有所改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擁3優勢勝過台積電有信心 英特爾CEO:陸在AI贏不了西方國家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8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