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 Inc.)收盤價再度上漲,達每股198.11美元,再次創下新高。蘋果市值如今已超過3兆美元(約台幣93兆元),遙遙領先微軟、Alphabet等競爭對手。展望2024年,蘋果投資者最關心的議題有哪些?
蘋果股價近期表現強勁,相較於10月發表第三季度財報後的頹勢,說是逆風翻盤一點也不為過。
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統計,回望蘋果過去一年的表現,公司股價年初至今已整體上漲了約52%,市值漲幅高達1兆美元,是自2020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個財政年。蘋果股價在2020年經歷了「暴風式成長」,全年漲幅達81%,今年(2023)表現雖無法刷新這一紀錄,但仍舊十分亮眼。
股價上漲也再度鞏固了蘋果做為科技業領頭羊的地位,穩坐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寶座。
迄今,蘋果是全球唯一市值超過3兆美元的公司,彭博社指出,以週三(12/13)收盤價來看,蘋果的市值約3.1兆美元,而法國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3.2兆美元,蘋果如今可說是「富可敵國」。
而以科技公司來看,目前也只有微軟、Alphabet、亞馬遜、輝達的市值破1兆美元大關,但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微軟與蘋果還是有一段距離。
專門報導蘋果相關新聞的網站、Apple Insider便形容道:「蘋果和微軟之間的市值差距大約為2200億美元,像是中間夾了一個迪士尼外加一個Spotify」。
而如果蘋果能夠繼續保持這樣的成長趨勢:「公司市值極有可能在2024年突破4兆美元。」
根據美國財經雜誌《巴倫週刊》(Barron’s)報導,花旗集團分析師馬利克(Atif Malik)預估蘋果股價有望在近期達每股230美元,投行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甚至定下目標價250美元的預言。分析師為何如此看好蘋果發展前景?
《巴倫週刊》指出,市場目前最關注的議題有三個,而這些因素將能夠左右蘋果未來一年的發展:一、iPhone銷量;二、服務相關業務;三、頭戴式虛擬實境(VR)裝置Vision Pro銷量。
其實,蘋果第三季度營收表現不如預期,很大程度上與iPhone買氣不溫不火有關。
蘋果上一季度的iPhone營收僅略微上漲3%,而投資者尤其擔憂蘋果已逐漸失去中國大陸這一龐大的消費市場,華為等大陸品牌正乘勝追擊,隨時可能彎道超車。
但馬利克認為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蘋果潛在的顧客群,他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儘管華為這個本土品牌正積極搶佔中國大陸國內市場,但蘋果還是可以從新興市場當中獲利,這些地區的iPhone銷量增長幅度可帶動蘋果整體表現。印度市場尤其可觀,畢竟當地擁有手機的人數相對來說還不算多。」
艾夫斯則指出,即便投資者擔心大陸消費者需求疲弱、全球經濟大環境不利iPhone銷售量等,但蘋果至今並沒有「刻意或明顯加大iPhone 15行銷力度」,可見公司本身對於年末佳節購物季的銷量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蘋果服務相關業務增長則是第三季度財報的一大亮點。《巴倫週刊》指出,蘋果的「Apple Care」、雲端服務「iCloud」,以及音樂、影音串流服務營收在上個季度同比增長16%,「抵銷了多數硬體設備銷量及營收疲弱的問題。」
馬利克分析道,投資者在談論蘋果股價時,往往會將重點擺在蘋果手機、電腦等硬體產品的銷量上,但服務業務其實是推動蘋果營收的引擎,2024年預計也將繼續成長,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
蘋果近期主推的頭戴式虛擬實境(VR)裝置Vision Pro也是另一值得關注的產品。
據科技新聞網站「TechRadar」報導,定價為3499美元(約新台幣11萬元)的Vision Pro最快將在明年一月上架,高昂的售價雖會直接勸退一波消費者,但這同時也是蘋果近期所推出的「最有意思的創新產品。」
據瑞銀集團分析師佛格特(David Vogt)估算,第一代Vision Pro明年預計可為蘋果帶來14億美元營收,到了2025財政年,預計營收將上升至32億美元。
只不過,蘋果對於發展AI產品的計畫總是含糊其詞帶過,公司未來會否因為沒有及時搶佔AI市場而落後其他競爭對手?
馬利克指出,AI相關發展趨勢屬長期營運策略的一環,未來若研發出可與智慧型手機相容的AI助理,iPhone的高階效能就可派上用場,消費者需求自然會上漲,但AI實際帶來的經濟效益為何,恐怕要到2025、2026年才可見真章。
延伸閱讀
(本文出自2023.12.15《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蘋果股價再創新高 分析師指「3因素」將影響未來一年發展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8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