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ndao,來源:作者推特@mindaoyang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战火終於還是燃起來了。
2014-2017年,比特幣圈進行了持續幾年的大、小區塊大战,中國礦工攜交易所,和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开始了路线生死之爭,最終大區塊大敗,分裂出BCH、BSV,中國礦工還被貼了“礦霸”標籤。
小區塊幫派的帶頭人是Adam Back和Greg Maxwell, 後來組建了Blockstream,從事比特幣側鏈Liquid Network开發。 所以,圈內一直有個陰謀論,Blockstream幫爲了自己的側鏈,不惜分裂比特幣網絡,力主小區塊,反對比特幣擴容,爲Liquid Network帶貨。
陰謀論歸陰謀論,這么多年下來,對比大區塊分叉鏈的發展,顯然,小區塊主義者是有先見之明的。
2023年,在中國散戶和交易所帶動下,以銘文爲載體,發起新一波“大區塊主義”運動。
銘文問題的核心還是比特幣擴容,本質還是大、小區塊之爭。
銘文當然是市場需求驅動的,但比特幣畢竟是小杯子,銘文是杯子裏玩龍卷風,硬擠必然導致正常交易被擠壓。
我也曾經是大區塊主義者,相信技術就應該滿足最廣大民衆的需求,但後面完全和解了。
比特幣是宗教和價值存儲,需要極端保守和百年不變;
以太坊是進步主義,需要更新和快速迭代;
我們沒必要做二選一,各有各愛,喜歡熱鬧和創新,可以到以太坊玩或者側鏈去玩,讓比特幣做安靜的價值存儲不好?
大、小區塊涉及比特幣定位和擴容,不僅是技術路线之爭,本質上還是關於“比特幣是什么”的認知之爭。
如果比特幣採取加速科技主義的大區塊路线,滿足所有的用戶的所有需求,那必須無上限擴容,不僅僅是銘文這類資產;
13-15年,有很多項目嘗試直接在比特幣上實現智能合約功能。這樣比特幣的定位擴展成通用的智能合約平台和資產平台。實際情況是,即使以太坊這么靈活的架構,實現這樣的擴容都非常難,如果不放棄比特幣其它核心訴求,技術上是無法實現的。
大區塊主義打補丁式的擴容,走一步算一步,是冒進和投機主義。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根本無法固化比特幣的底層;作爲資產平台,比特幣可以不比以太坊靈活,同樣,作爲價值資產,你不能比以太坊更冒進。
所以,不是比特幣沒有星辰大海的夢想,而是過去十年的嘗試,在技術和敘事上,找到自己的最大公約數,也順便“解決”了擴容問題。
比特幣是怎么解決擴容問題的?
比特幣的辦法是調整敘事,變成“數字黃金”和非主權貨幣,在這個敘事下,擴容反而成了僞命題,把擴容難題丟給以太坊去解決吧。
在數字黃金的敘事下,tps,擴容本身就成了“僞命題”。實體黃金每年的物理周轉佔庫存1%的比例都不到,比特幣作爲價值存儲,主鏈上不需要高頻交易,所以tps,擴容根本不是問題。
其實以太坊解決擴容問題,也是異曲同工,把主網變成結算網絡(貴、慢、穩),讓L2真正去解決擴容和tps難題。
但問題來了,比特幣沒有高的tps和鏈上交易,哪裏來的高額手續費?沒有高額手續費,如果比特幣2140年挖完,網絡安全如何確保?這個核心問題,是大區塊主義者力推無上限擴容的最根本邏輯點。
說實話,這確實是比特幣的命門,這個問題現在無解;但畢竟是2140年才需要去面對的。 如果比特幣到100萬億美金,我相信會倒逼大家形成新的代幣模型和共識,解決“手續費”問題。
小區塊主義者,雖然無法回答“區塊獎勵結束,低容量比特幣的低手續費無法維持網絡安全”的核心問題,但大區塊主義的擴容主張,顯然是對比特幣的核心價值更是直接的毀滅性的打擊;無限擴容意味着不斷變動和引入技術風險,擴到最後,大區塊主義者依然無法解決現有框架的擴容問題,反而導致臃腫、低效、節點集中、極高技術風險,這都是對比特幣作爲數字黃金,堅不可摧安全性和永久價值儲存核心定位的致命打擊。
小區塊和大區塊,兩權相害,取其輕;我認爲小區塊主義,在邏輯上更自洽,把“手續費”問題留給百年後的持幣人;而大區塊主義,打補丁式的擴容,這種短視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即時的。
作爲持幣人,比特幣生態熱鬧當然是好的,但比特幣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技術和欲望的張力如何平衡,可能是持幣人、炒幣者、礦工、交易所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沒有一個穩固的、不變的技術底層,比特幣無法成爲終極的價值存儲,高手續費也是短暫的幻覺。
銘文問題,只是大區塊、小區塊路线之爭的小插曲,或許有技術替代方案能在兩個派系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
能談數還是坐下來談數,再分叉了就很傻叉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銘文:“大區塊主義”的皇帝新衣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79980.html
標籤: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