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苑裡的活字典!」苗慄縣苑裡鎮81歲耆老林坤山服務公職多年,長年投注心力關注、蒐尋家鄉的文史資料,從鎮公所主祕退休後,他依然孜孜不倦,持續投身文史及社區教育工作,還編有「苑裡鎮地名與故事」等專書,無私地為苑裡留下珍貴的文史資產,最近獲教育部「社會教育奉獻獎」,可謂實至名歸。
縣府教育處表示,今年教育部表揚社會教育奉獻獎,苗慄縣由蓬山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林坤山獲此殊榮,12月15日將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接受表揚。他退而不休,熱忱奉獻的精神,足為社會教育工作者的典範。
林坤山長期關注地方文史工作,不但常年擔任苗慄社大教師,實地走訪房裡古城,感受古城風華及探尋地方故事,因擔心在地文化傳承出現斷層使先民智慧、文史流失,他編纂鎮誌推展地方文史,專注在地史料,透過田野調查翻尋先民的生活足跡;他認為「歷史不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人們生活方式的紀錄。」走在歷史的路上,也是認識自己與了解自己生活的環境。
從擔任裏幹事起,林坤山在鎮公所服務逾40年,過去編著的「苑裡鎮地名與故事」參考了數十冊文獻,更田調訪談300多名耆老,用許多小故事對全鎮各裏地名探源,記敘許多地方習俗、典故,內容豐富,為苑裡鄉土提供珍貴記錄和「說故事」的題材。
苑裡鎮天下路老街有條「番仔路」,海線鐵路修築時因潛水夫下水在房裡溪挖橋墩孔,讓當地多了座「水鬼仔孔橋」,這些生動的故事,都蒐羅在「苑裡鎮地名與故事」書裡。另外,現今福田裏有大片農田,收成期間農戶為保護稻作都會搭草寮守護,因此有「田寮」的老地名,直至光復後希望有比較「文雅」的地名,因此改為象徵有良田沃土的「福田裏」。
林坤山長期推動社區營造凝聚共識,他說,路樹種下去如果歪掉了,沒人會去扶起來,但如果是自己家的植栽就不一樣,只有從小扎根、凝聚社區意識,建立關愛這塊土地的認同感,才能讓社造持續推動成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苑裡活字典!八旬耆老林坤山獲教育部社會教育奉獻獎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79643.html
標籤: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