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葉驚鴻,維斯曼筆記
在Web3圈子,基本是以比特幣減半周期爲一個大周期,四年時間裏,有超過三年是熊市,只有一年是牛市,而牛市達到價格峰值往往只需要一兩個月。所以熊市和牛市的投資策略與投資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在Web3圈子摸爬滾打了六七年,所以把我的兩大核心經驗總結一下分享出來。
熊市投資技術驅動、盈利型項目。項目有直接收入才能熬過熊市,沒有收入的項目最大可能是慢性死亡。
牛市投資營銷型、市場型項目。牛市時間短,不足以讓技術型項目緩慢發育,交易所也以流量爲王,但流量項目需要快進快出。
現在解釋一下其邏輯。什么是技術驅動的項目,就是那些以技術爲導向,不斷擴大生態版圖的項目。拿單個協議來舉例,比如Uniswap,他們會不停更新版本,追求更完善的AMM形態。而非技術驅動的競品,基本則是fork了Uniswap V2之後,就再無技術性更新,只是一味的玩代幣經濟。拿整個生態來舉例,比如Cosmos,他們以IBC協議作爲基礎設施,實現自定義區塊鏈的功能,目前很多新上binance的熱門項目包括Neutron、Celestia等等都是基於Cosmos IBC做的Layer1。
盈利型項目更容易理解,就是項目本身有直接收入,最好的情況是收入能夠覆蓋支出的項目。通過defillama可以直接查看到衆多項目的協議收入情況。目前排名第一的是Maker DAO,最近24小時協議收入爲50萬美元。如果讀者有一定股票投資經驗,必然能理解公司收入對於估值判斷的重要性。如果熊市一個項目是零收益,同時項目Token還在持續釋放流通,那么必然陷入一個慢性死亡的死亡螺旋。當然項目方也會積極尋找VC這樣的“白衣騎士”,通過融資來解決困境。
牛市需要關注營銷類、市場類項目,其本質邏輯依然是流量爲王。以往無論是meme還是銘文,只要有足夠大的流量,交易所必然會爭先上幣。因爲交易所的核心資產其實是用戶,用戶數量會決定一個交易所的未來,因此在牛市應該放下偏見,關注那些在營銷下功夫的項目。
牛市篩選項目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牛市的定義非常簡單,一段時間內頻繁出現造富效應其實就是牛市,而造富效應基本與流量相互依存,你在Web3過往歷史幾乎找不到一個不具備流量,但是默默無聞又誕生造富神話的項目。
因此牛市篩選核心一定要圍繞着“流量”,所以我們基於這一點去尋蹤牛市項目痕跡。
痕跡一、參與門檻低,且參與方式容易。這一點在當前正在印證,比特幣銘文賽道風頭正盛,不同於以往投資項目需要場外买額度搞私募代投,比特幣銘文可以直接鑄造完成分發。在以往牛市,都有不同形式的具象化化。在上一波DeFi summer牛市中,Launchpad正是這樣的角色,在再上波,IC0正是這樣的角色。雖然每次具象化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質核心就是通過降低投資門檻來捕獲流量的工具。
痕跡二、交易所开始搶list。一般來說,交易所對於新list都會非常慎重,但是在牛市中會因爲內卷开始搶list,比如开闢創新區、種子區、高風險區。無論何種名義,對於交易所來說,其本質核心是不想因爲錯過流量導致用戶流失。一旦交易所陸續搶list一個項目,那么這個項目的賽道競品很可能也會被爭奪。
痕跡三、跨語言市場營銷火爆。這一點可能是很多人的盲區,受制於語言門檻,絕大部分人只關注簡中新聞,而簡中新聞又絕大部分是倒手無數次的新聞,而熱度傳導是有延遲性的,美國火爆的項目很可能要十天半個月後才被簡中區知道,因此跨語言的地區性火爆項目也很可能是潛力股。最近典型的案例,很多圈內人在去伊斯坦布爾區塊鏈周之前,完全不知道AVAX在土耳其的火爆程度,很多人也不知道11月上半月的版塊漲幅其實是跟着韓國炒幣用戶的熱度在輪動。所以痕跡三的核心本質,就是利用信息差捕獲已經具備熱度,但是沒有傳導至簡中區的潛力項目。
最後,我分享的內容並不是財富密碼,只是增加財富獲取概率的經驗總結,具體投資還是需要結合個人的理解。今天就分享這些經驗吧。如果對你有所幫助,還希望點贊關注分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把握牛市財富密碼:如何通過流量篩選項目?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77909.html
標籤:加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