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最新發布的主要貿易夥伴匯率報告指出,台灣因為台美雙邊貿易順差、以及經常帳順差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這兩項量化指標「超標」,而仍名列觀察名單,與上次在今年6月報告的原因相同。報告也建議台灣當局應部署免受外部震撼衝擊的能源機制,並緊盯非銀行的金融業風險。
美國財政部的11月「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總體經濟與外匯政策」報告指出,台灣、德國、愛爾蘭、瑞士、荷蘭以及新加坡到今年6月止的過去四季,順差額佔GDP比率都非常龐大。
報告所列的觀察名單國家包含台灣、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其中,台灣、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都各超過兩項量化準則,南韓和瑞士則因連兩次只超過一項準則,被移出觀察名單。
報告以三項量化準則評估貿易夥伴是否涉及操縱匯率,包括與美國的雙邊貨物與服務順差額至少15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佔GDP比率至少3%,以及若先前12個月中,至少八個月淨買入外匯總額達到GDP比率的至少2%,則被認定為持續的單邊幹預。
台灣在今年6月止的過去四季內,與美國雙邊貿易順差達480億美元(門檻為至少15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佔GDP比率為11.8%(門檻為至少3%),均超過門檻,同期淨買匯額佔GDP比率則是負0.8%。
美國財政部報告在分析台灣經濟的段落指出,台灣在今年6月止過去四季的實質GDP成長0.2%,低於去年同期的4.1%,這段期間的成長主要由民間消費帶動,因消費模式重返新冠疫情前常態,也受到普發6,000元的超徵稅收所提振。
不過,淨出口仍是成長的最主要阻力,在報告評估的期間下滑13.7%,原因包括科技需求疲軟、能源價格上漲以及中國大陸經濟疲軟。台灣當局6月已下修今年成長率預測至1.7%,低於去年12月預估的2.5%。
台灣央行在今年3月升息半碼後,已暫停升息循環。相較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台灣的物價始終相對穩定,主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膨率6月趨緩到1.8%,低於去年6月的最近高點3.6%,當局偏好的核心通膨指標今年6月降至2.6%,也低於今年1月的最近高點3%,貨幣當局預估今年通膨將持續趨緩,整體通膨率預估為2.2%,核心通膨率估為2.4%。
匯率報告指出,台灣在今年6月止的過去四季中,和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為480億美元,主要由貨物貿易構成,由半導體和電子產品出口帶動。台灣同期對美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為20億美元,約與之前四季相同。
報告指出,新台幣兌美元在這段期間貶值4.5%,以實質有效基準來看為貶值1.8%,走勢大致符合其他東亞貨幣,暗示匯率主要由美元動能和全球總經趨勢帶動,而且台灣電子產品出口和能源價格上漲,也降低台灣的外匯收支,壓低新台幣需求,可能助長新台幣貶勢。
台灣央行的政策是要維持匯率「受管理地浮動」,原則上由市場力量決定,但會彈性維持有序的匯市。央行在6月止過去4既公開揭露淨賣匯56億美元,佔GDP的0.8%,相較下,今年上半年為淨賣匯9億美元,去年下半年是淨賣匯48億美元,以抵銷新台幣的下行壓力、減緩貶值速度。
美國財政部估算,這些多數賣匯行為都是出現在去年第3季美元升值之時,但賣匯的影響部分被去年11、12月的買匯所抵銷,當時買匯可能是要在美元升勢扭轉、其他金融業者購買的長期債券減少時,減輕新台幣的升值壓力。美國也認為,台灣的外匯幹預行為在今年上半年相當有限,匯率波動不大。
報告指出,台灣當局已該部署審慎的政策組合,以保護經濟免於外部震撼衝擊,並且處理降低外部失衡等結構性議題,例如當局應探索諸多機制,包括分散能源進口、進一步伐產能源貯存容量、推動再生能源計畫、推行有助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的技術,以及提高台灣的韌性。
報告指出,台灣當局也應密切關注非銀行的金融業風險,包含外匯風險,應有限幹預匯市,讓匯率波動符合經濟基本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台灣仍被列觀察名單 美國匯率報告這麼剖析台灣經濟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7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