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axDAO
TaxDAO 現發布以加密資產爲主營業務的跨國公司的選址和運營策略系列文章,本文是該系列的第一篇,主要比較新加坡與香港的宏觀環境和稅收政策。
新加坡和香港作爲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樞紐之一,都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开放的市場環境、低廉的稅收成本等優勢,吸引了衆多跨國公司在此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隨着 Web3.0 時代到來,作爲一種新興金融資產形式的加密資產受到了兩地政府和監管機構的重視。新加坡和香港都制定了相應的法規和指南以規範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並提供了一些扶持政策,如稅收優惠、金融創新基金等。
然而,兩地在財稅政策和加密行業扶持政策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例如,在財稅政策方面,新加坡實行屬地原則稅收徵管,對來源於新加坡或在新加坡境內收到的境外支付的收入徵稅;而香港實行單一來源地稅收管轄,僅對來源於香港的收入徵稅。在加密行業政策方面,新加坡《支付服務法案》將所有提供支付服務(包括虛擬貨幣服務)的機構納入監管範圍,並設立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牌照;而香港的《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將爲虛擬資產交易所引入新的強制發牌制度。
TaxDAO 現通過專題的方式,從新加坡與香港兩個加密資產友好的金融中心的財稅政策出發,系統地比較分析兩地財稅政策的優劣勢,從而探討更適合加密資產跨國企業的選址和運營策略。本文爲該系列的第一篇,主要對兩地的商業環境與財稅政策進行概述和比較。後續,TaxDAO 會具體分析加密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如何在兩地設置區域或全球總部,這一範圍包括但不限於挖礦企業、交易所、DeFi 運營商等不同跨國公司;歡迎各位讀者關注!
1 新加坡和香港商業環境概述
總體觀之,香港更適合偏傳統金融行業的企業,而新加坡更適合創新型企業落地。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可供評價金融城市競爭力,它涵蓋了商業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聲譽等五大指標,可以較爲系統地反映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根據最新的第 34 期排名,新加坡以 1 分的優勢領先中國香港,分別排名全球第三和第四,亞洲第一和第二。
除此之外,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AMCI)對於跨國公司選擇管理機構所在地也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AMCI 是一個評價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發展水平和潛力的指數,涵蓋了市場規模、市場活躍度、市場开放度、市場創新度等四大維度。根據 2022 年的 AMCI 報告,新加坡較 2021 年上升一名,擠下中國香港成爲全球第四,亞洲第一。
全球創新指數(GII)對於創新型企業選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該指數涵蓋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大方面,包括機構、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商業成熟度、知識與技術產出、創意產出等七個子指標。在 2022 年 GII 報告中,新加坡排名全球第 7,亞洲第 1;中國香港排名全球第 14,亞洲第 3。
由此觀之,新加坡與香港的宏觀營商環境雖略有差異,但兩地差距不大。作爲傳統金融中心,香港近年來有被新加坡在創新金融服務上趕超的趨勢,尤其是在GII指數上,香港的得分與新加坡之間有較大差距。
然而,香港在傳統金融和服務上的優勢仍然明顯。除香港 GDP 體量高於新加坡外,香港傳統金融業務體量也大於新加坡。香港的股票市場規模和活躍度遠超新加坡,2022 年上半年,港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爲新交所的 8 倍,月均交易額爲新交所的 17 倍。香港的債券市場首發規模也高於新加坡,2021 年,香港亞洲國際債券首次發行規模爲新加坡的 1.7 倍。另外,香港的銀行業和保險業較新加坡更爲成熟,其 2021 年銀行業總資產和總存款均爲新加坡的 1.5 倍,保險業保費總額更是新加坡的 2 倍。最後,在外匯交易方面,香港還是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僅次於美國和英國。
相比之下,新加坡在創新金融服務上的優勢更爲突出。與香港同爲離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 即提供低稅收或無稅收、高度保密和監管寬松的金融服務給非居民客戶的國家或地區),新加坡在數字貨幣支付服務、數字資產、DeFi 等領域都制定了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支持設施。例如,在支付服務方面,新加坡推出了《支付服務法案》(Payment Services Act),將所有提供支付服務(包括虛擬貨幣服務)的機構納入監管範圍,並設立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牌照;在數字資產方面,新加坡的《證券與期貨法案》(Securities and Futures Act)規定了數字代幣(Digital Token)的定義和分類,將其分爲支付代幣(Payment Token)、實用代幣(Utility Token)和資產代幣(Asset Token),並根據其性質和功能確定是否屬於證券或期貨合約的範疇;在DeFi方面,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法案》(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Act)授權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對DeFi項目進行監管。這些法規和政策的制定,爲新加坡在創新金融服務上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保障,也吸引了衆多國際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分支機構或合作夥伴。
2 兩地稅務比較研究
2.1 企業所得稅
香港沒有名爲“所得稅”的稅種,但有性質與所得稅類似的“利得稅”,本文以企業所得稅的概念一同對待之。與新加坡不同,香港的企業所得稅採用嚴格的源泉原則(Territorial Source Concept),即只對在香港境內產生或來源於香港境內的收入徵稅。意即,是否爲香港稅收居民對利得稅徵收沒有影響,任何人在香港營商而產生的利潤,都須在香港就有關利潤所得繳稅;而來源於海外的利潤無須在香港繳納利得稅。
在稅率方面,香港法案規定了 16.5% 的利得稅統一稅率。但是,香港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減免措施,以降低企業的實際有效稅率。
在香港稅收優惠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利得稅二級制度。具體而言,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法團首 200 萬港元(約合 35 萬新加坡元)的利得稅稅率爲 8.25%,200 萬港元之後的應評稅利潤,其稅率則爲正常的 16.5%。對於獨資或合夥業務的法團以外人士,兩級的利得稅稅率相應爲 7.5% 及 15%。
香港爲符合條件的研發型企業提供了研發支出扣除(R&D)。具體而言,企業在香港進行或委托進行符合條件的研發活動所產生的支出可享受額外扣除。港府將即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或實驗發展有關的支出納入額外扣除範圍,其中:第一類資格研發支出(全部發生在香港)可享受 300% 的首 300 萬港元扣除和 200% 的超過 300 萬港元扣除;第二類資格研發支出(即其他不屬於第一類但仍符合條件的支出)可享受 100% 的全額扣除。然而,根據德勤 H82/2018 號香港稅務評論的觀點,新政策並未解決上文提及的香港企業所面臨的稅務問題,香港企業外判集團關聯方的研發費用通常情況下仍不可享有稅前扣除。
2.1.3 兩地企業所得稅稅制比較
作爲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都與多個國家或地區籤訂了全面性或有限性的雙邊或多邊稅收協定。因此,無論跨國公司將總部設置在香港還是新加坡,一般都不會面臨雙重徵稅問題。具體而言:新加坡共與約 100 個國家和地區籤訂了 107 份稅收協定,其中包括 97 個避免雙重徵稅協定(DTA),8 個有限課稅協定(Limit DTA)以及 2 個信息交換安排(EOI Arrangement);香港則與 47 個國家籤訂了 DTA,另有相應的 Limit DTA 與 EOI 安排,共與 67 個國家有 DTA 或 EOI 安排。
單從雙邊稅收協定的廣度上看,新加坡較香港略勝一籌;然而,考慮到新加坡和香港的稅制有所差異;香港只對來源於香港境內的收益徵稅,而新加坡對居民企業的徵稅較廣;因此,新加坡有必要籤訂更多的 DTA 以減免稅收和促進稅制簡便。
另一方面,兩地籤訂的 DTA 基本都覆蓋了主要國家和地區,除主要業務布局在特定國家以外,在主要國家布局的跨國公司往往都能享受到兩地提供的稅收優惠。在永久性機構(PE)設定以及情報交換上,兩地都遵循國際慣例和標准。因此,新加坡和香港在稅收協定與避免雙重徵稅方面條件類似。
作爲專欄的第一部分,本文從新加坡和香港兩個加密資產友好金融中心的財稅政策和加密行業政策出發,系統地比較分析了兩地的稅務制度和政策的優劣勢,從而探討了更適合加密資產跨國企業的選址和運營策略。總體而言,新加坡的政策更加开放和包容,而香港的政策更加謹慎和保護。因此,跨國企業在選擇總部或分支機構所在地時,需要根據自身的業務類型、目標市場、規模和發展階段等因素,綜合考慮兩地的稅務成本、監管要求、市場環境、創新潛力等因素,以做出最優的決策。具體不同類型的跨國企業如何在兩地設計管理機構,TaxDAO 將通過後續文章介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跨國加密企業選址的東方之爭:新加坡與香港的稅務與監管比較分析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7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