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全球7月貿易量正以將近三年來最大的步伐萎縮,成為利率上升正開始衝擊全球產品需求的最新訊號,且未來幾個月的全球貿易都可能維持疲軟。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備受矚目的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全球貿易監控數據顯示,全球7月貿易量比去年同期下滑3.2%,年減幅為2020年8月以來最大,而且6月也減退2.4%,增添全球成長日益減緩的證據。
7月出口量下滑的範圍廣泛,多數國家的貿易量都減少,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中國大陸年減1.5%,歐元區萎縮2.5%,美國也下降0.6%。
在新冠疫情帶動的海運榮景過後,全球貨物出口需求去年已減弱,原因包括通膨升高、去年世界各國央行升息、以及消費者支出轉向國內服務。
信心指標暗示,未來幾個月的全球貿易可能依然疲弱。標普全球(S&P Global)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追蹤的新出口訂單次指標暗示,美國、歐元區及英國8、9月都大幅萎縮。經濟學家現在預期今年歐元區出口將持平,遠不如今年初預測的成長2%。
儘管未來幾個月利率預料不會進一步上揚,但央行在看到核心物價壓力已受抑制的更多證據前,也不太可能降息。分析師認為,少了信用寬鬆措施,出口將繼續承受壓力。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柯蒂斯(Ariane Curtis)指出,由於高利率的遲滯效應,可能會對特定產品需求造成更大的影響,全球貿易距離觸及谷底可能還有好幾個月。他說,仰賴借錢購買的進口品,例如汽車、家庭裝修以及資本財,需求將簡入最多。
Jefferies經濟學家庫瑪爾(Mohit Kumar)也說,貿易可能依循全球經濟成長的趨勢,他預測「所有個別主要經濟體(的成長)都將在未來幾季減緩」。
除了成長變弱,地緣政治緊張也衝擊貿易。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便強調,2018年來的貿易管制措施已限制出口銷售,「地緣經濟分裂、以及貿易政策轉向更偏內需,可能抑制全球貿易的增幅,衝擊生活水準,特別是最貧窮的國家與家庭」。
荷蘭CPB的報告也指出,7月全球工業生產比6月減少0.1%,因日本、歐元區及英國工業生產都銳減。美國則成長0.7%,提升了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希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全球貿易7月以三年最快步調萎縮 未來幾個月也不妙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6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