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進入北方猛禽過境屏東恆春半島季節,早年在地人獵捕加菜或製成標本外銷,曾被國際保育團體抨擊「殺戮戰場」,34年前列入野生保育類動物,官民投入反獵鷹和保育調查,已成為台灣年度賞鷹盛事,4年前由日、台、菲共同發起的國際灰面鵟鷹暨遷徙猛禽高峰會,今年將首度在台召開,串連國際守護珍稀的猛禽「嬌客」。
墾丁國家公園秋季過境遷徙性猛禽已有33年,觀測每年平均約30萬隻過境,包括赤腹鷹、灰面鵟鷹、蜂鷹、日本松雀鷹、紅隼等,留棲性猛禽有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及黑鳶,以9月初報到的赤腹鷹數量最多,平均有10多萬隻,也曾有20多萬隻的大量紀錄,其次為10月初抵達被稱「國慶鳥」的灰面鵟鷹,夜棲淺山森林休息覓食,隔天清晨南飛。
墾管處說,台灣位於東亞遷徙性猛禽的重要路徑上,也是春秋兩季台灣各地重要的生態觀光資產,春天可在新北市觀音山、彰化縣八卦台地等地欣賞灰面鵟鷹北返,秋天於高雄裏納禮、台東四格山、屏東滿州等地觀看南遷時形成的壯闊「鷹河」、「鷹海」美景;今年10月中旬的年度鷹季盛會,再跨出國際合作的一大步,盼共同守護北方遷徙猛禽。
國際灰面鵟鷹暨遷徙猛禽高峰會,前2次在日本舉辦,1次因疫情中斷,今年由台灣猛禽研究會、墾管處、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共同主辦,邀日本栃木県市貝町、鹿兒島縣宇檢村、沖繩縣宮古島市和菲律賓Sanchez-Mira 等地方政府代表和日本亞洲猛禽研究保育聯盟、菲律賓、泰國民間代表,分享各國遷徙猛禽調查研究現況。
墾管處長林文和說,人類對東亞遷徙性猛禽的了解很少,調查研究可觀察牠們每年南下數量的消長,數量增加,可能代表棲地環境變好,數量下降,代表劣化;監測是場馬拉松式的調查工作,每年秋天要連續2個月,觀測員每天一早4時起牀出門,天微亮就要守在觀測點,不能休息,一直紀錄到中午,紀錄資料才能準確,前幾年導入氣象局的氣象雷達波圖科技輔助掌握過境巴士海峽時間,盼讓更多人知道愛護環境與珍惜資源的重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守護珍稀遷徙猛禽過境「嬌客」 台灣串連國際首辦高峰交流會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6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