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將在本月底拍板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二期的選商規則,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也受外界高度矚目。對此,沃旭能源台灣董事長汪欣潔接受本報專訪時明確指出,離岸風機大型化及運用新工法,將成為未來重要發展趨勢,藉此風場能以更少的風機,產生更大的發電量,並透過技術應用提高離岸風場穩定發電與效益。
根據經濟部最新規畫,風電商最關心的「國產化」將朝二十二項國產化項目「全自選」進行,並放大開發商投入國產化的彈性;單一最大風場的容量將提高至一GW,由最高分數者獲得,其中像水下基礎、機艙、葉片等項目,被看好是開發商最能獲高分的國產化項目,國產化關聯分數愈高,愈有機會得標。
沃旭認為,風機單機裝置容量和尺寸大型化是國際技術趨勢,也是必走的轉型之路,因為舊型號的風機未來將被淘汰。汪欣潔對此亦指出,若未來沃旭要參加區塊開發,建置期大約落在二○二八至二○二九年,屆時技術更進步,勢必採用單機裝置容量更高的風機,同時優化風場設計,充分利用珍貴海域空間,在符合法規不增加最佳風機數量情況下,提升風場總裝置容量,支持政府加速綠能建置及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面對台灣政府推動國產化,汪欣潔認為,穩定的訂單量對供應商來說很重要,因為供應商的成長需要慢慢累積,倘若沒有持續獲得訂單,很難一直擴產投產。
但她也強調,風場專案的成功與供應商的成長相輔相成。風場做不下去,就沒有在地訂單。因此,汪欣潔建議在國產化規則中保留足夠商業彈性,在不可抗力的狀況下,開發商可和供應商協調生產數量,以風場如期完工為最高指導原則。她強調,「供應商有政策支持,也有市場競爭驅動,就會持續投資。」
汪欣潔說,如今風電開發商也面臨來自其他國家風場專案的競爭,大家都在搶工程船。選商規則愈早確定,大家愈能及時布局,台灣就不致在國際競爭中落後。
在最新技術運用上,根據沃旭最新評估,接下來的九百二十MW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與西北離岸風場的風機,需興建六十六座十四MW風機,是台灣業界首次全數採用負壓沉箱管架式水下基礎,對環境影響大為減輕。這項工法來自於原先在石油跟天然氣產業負壓沉箱式水下基礎技術,並成功運用在沃旭於德國的離岸風場;沃旭指出,經過三至四年持續海牀鑽探調查,更精準掌握彰化外海地質狀況後,與歐洲及台灣大地工程專家討論,模擬實驗分析後確認其可行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選商規則月底拍板…離岸風電趨勢 國產化、新工法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6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