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大家經常喜歡討論宏觀或者微觀環境中一些事件對行情的影響。比如在每年的年初、年中或者年末,會有各種各樣預測性的文章:“今年對行情利多/利空的X件大事”、“下半年對行情利多/利空的X件大事”、“明年對行情利多/利空的X件大事”。
看完這些文章,有一些投資者就會嘗試按圖索驥地圍繞這些事件的發生點進行各種操作,典型的就有讀者在留言中提到的:
某個幣在某個時間點會發生減半。如果投資者認爲這個消息一定會利好後市,他大概會估計一個時間在減半發生前或者減半發生後买入,然後坐等行情啓動。如果投資者認爲這類消息屬於落地後利空的事件,他可能會反向操作,在減半發生前賣空,然後坐等減半發生後平倉。
通常這些操作都有下面這些特點:
一是看上去都很有“時效性”,也就是說它們一定是圍繞着某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點進行的;
二是假設了這些事件發生後所形成的利多/利空就如自己所料的那樣實現;
三是假設了這些利多/利空會在自己想象的時間段內發生。
但在我看來,這種所謂的“時效性”、投資者自己假想的利多/利空以及假象的時間段通常都是不准的,本質上來說它們都是在猜測市場的短期行爲。
而市場的短期行爲是很難猜測的。
這些操作我認爲忽略了幾個比較基本的規律:
一是忽視了事物的發展是受到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才發生變化的。單個因素對事物在某個時間段內的發展到底起不起作用以及起多大的作用往往很難預判。
二是沒有判斷在諸多因素中到底哪個是驅動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因素。這導致投資者往往花太多精力在一些細微末節、無關緊要的小事情上。
三是忽略了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而量變到質變所需要的時間通常只能夠估計個大概,而很難准確計算。
所以按事件發生的時間點進行“時效性”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就變成了搏運氣。
我們以上面這種操作爲例:
假如某個幣在某個時間點會發生減半。
首先這個事件到底對這個幣的後市是利多還是利空呢?
我覺得不能單用減半來衡量。盡管減半減小了供給,但與此同時其它的因素也很重要,比如需求。
再假如供給和需求都是重要因素,那到底哪個是主要決定因素,哪個是次要因素呢?這個在短期內又很難判斷。
假如大家對這個幣的需求在減半前後不變或者增大,那顯然減半就是主要因素,我們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說減半是對後市的利好。
但假如這個幣的需求在減半後同樣也變小了,甚至可能需求的減小遠甚於減半供給的減小,那這時需求的減小就成了主要因素,而減半所起的作用就相對有限了。
此外,即便我們很確信這個幣的需求在減半後不變,減半會利好,但這種效果要顯現並反映到市場行情也是需要時間的。在這個效果顯現前,市場甚至有可能被其它因素所左右而忽視這個利好。
比如在當下的熊市,很可能因爲市場的萎靡情緒影響了投資者,而導致大家對這個利好視而不見而暫時壓制了需求。這時,市場的萎靡情緒反而成了主要因素,反而會主導行情,使其繼續萎靡甚至下跌。
所以即便減半是利好,它也需要時間來顯現。那這個顯現的時間是多長呢?
這又是我們很難精確把握的了。對此,我們也只敢有較大的把握說這個利好是個中長期利好,我們只有做中長期布局才有較大把握抓住這個利好。
用這個邏輯去判斷一般投資者在面對這個事件的各種操作,我會傾向認爲無論他在減半前還是減半後买入或者賣空,只要他期望在他想象的短時間內,市場就會出現什么樣的走勢能夠讓他獲利套現,這就統統屬於對市場的猜測。
而這種猜測除非是對市場有“第六感”或者“天縱奇才”,否則絕大部分都是不准的,即便准也是運氣,也是不可持續的。
我們再以比特幣爲例。
明年的四月是比特幣的下一次減半。
對這個事件,從供給的角度看,它毫無疑問會減小供給。
從需求的角度看呢?
我個人比較有把握長期看,比特幣的歷史屬性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它的共識一定會越來越強,因此它的需求長期看一定會是逐步增長的。
既然比特幣的供需關系長期看都是有利後市的,那么我只要做長期的布局就好了。
那什么是長期布局呢?
就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說過的定投: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內、在自己制定的定投價以內,用闲錢定投。
我能看到的、能把握的、能做到的就只有這些。
至於其它的種種猜測:
比如明年三月份會不會因爲大家都看好減半事件而瘋狂买入導致價格在減半前就漲了一波而到了減半後出現一小波獲利回吐,可以趁這個機會在減半前先做空,減半後平倉?
或者出現另外的情形:減半前一直萎靡,直到減半後行情才一漲不回頭,所以幹脆現在暫時離場,臨近減半再全倉买入?
......
這些在我看來統統都是對市場短期行爲的猜測,都不是我習慣的投資方式,我會把這些想法和信息都屏蔽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如何看待各種“利多”和“利空”事件?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61503.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