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機時代,電子或手機製造商為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紛紛往高頻、高功率的5G應用邁進;然而,傳統輕薄的軟性印刷電路板,其基板材料卻容易在高頻、高功率負載下耗損,讓業者在發展新一代軟板時總欠缺臨門一腳。
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補助下,花費四年研發出「新世代毫米波PI/液晶高分子軟性電路板材料技術」,這個複合性軟性電路板材料,能突破物理限制,維持手機軟板性能穩定,2023年更獲得工研菁英傑出研究金牌獎,成為台灣軟性印刷電路板邁向5G應用的關鍵「祕密武器」。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經理朱育麟指出,在5G之前,軟性印刷電路板以具備優異熱安定性與可撓性特色的聚醯亞胺(Polyimide;PI)作為基板材料,但在高頻、高功率應用下容易耗損,讓許多業者苦無對策。直到遇到工研院長期專注液晶高分子(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材料的研發團隊,穩定電性的特色讓雙方一拍即合,開啟了共同合作嶄新軟板複合材料的契機。
工研院團隊研發LCP已經有20年,但遇到的挑戰前所未見,需要將兩種不同特性的材料順利結合。尤其是工研院所使用的LCP材料溶劑,近年受到歐盟法規限制,必須嚴格掌控濃度比例。在與PI廠商合作初期,初步送樣的LCP與PI經評估都相容,但實際經過幾批耐撓曲性與相容性測試,結果卻都不如預期。
為了找出問題點,團隊與廠商花費將近兩年的時間,依照不同比例不斷切磋嘗試,也從各種不同聚合參數中找出原因,最終才讓含氮的可溶性元素導入液晶高分子(LCP)材料中,將液晶高分子與改性PI材料混合使用。
朱育麟苦笑說,「那時候光想解方就想到幾乎喫不下飯,不過為了解決廠商的問題,還是只能咬牙繼續嘗試,所幸最後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切也都值得了。」
而從這次的研發經驗中,也讓團隊更了解複合材料的製程調控。
工研院將此研究成果申請專利後,現在也開始鏈結海外市場,透過內部平台與日本的法人機構接觸,期盼透過這項技術,讓台灣能在未來高階消費性電子產品保持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台灣在全球5G材料應用的能見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創新平台/研發軟板複合材 擴大5G應用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6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