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2353)創辦人施振榮領頭投資的電動車底盤新創庫得科技,本週發表第一款純電物流車底盤 X-Platform,預計2024年底盤將通過驗證,2025年大量投入市場;獲得科技大老加持的庫得,看準3.5~5噸電動貨車市場空隙,2關鍵助台灣產業卡位電動車垂直分工商機。
「我們不垂直分工、典範轉移,台灣要進入產業門都沒有。」施振榮受訪表示。
施振榮主導的宏碁電動車夢已超過10多年,創意庫 Studio X-Gene 在2000年成立,出身於裕隆設計中心的江佩珊,獲得施振榮青睞投資,主導團隊發展,而創意庫主要定位為車輛造型與工程設計服務,在上海跟台灣都有團隊,目前人力30~40人,攤開客戶名單從戴姆勒、BMW、賓士、鈴木、三菱、比亞迪到日產,客戶遍及三大洲。
施振榮家族對電動車的支持10多年來從沒停。施家不僅投資創意庫,長子施宣輝也入股德國車載軟體研發公司 ATS(緯創也是股東),宏碁2014年發表宏碁與 ATS 與 Studio X-Gene 利用 BYOC 自建雲平台打造的車輛資訊收集系統,而2015年宏碁集團聯永基(MPS)與創意庫合作發表4輪電動全地形車 X Terran,但因不符歐美消費者需求而喊卡。
2018年,宏碁再跟裕隆合作發表以 Luxgen S3 電動車改造的首輛國產自駕電動車雛型,號稱得以做到Level 4,也顯示宏碁集團在電動車市場從沒放棄。
施振榮也強調,他看到電動車將啟動典範轉移的大趨勢,這將是台灣未來的新機會,他願意率先幫台灣「探礦」、「試採礦」,而庫得科技幫台灣產業跨入電動車探到什麼礦?
「創意庫是賺錢的公司,但我們還沒賺錢!」庫得總經理楊孜仁指出,創意庫是母公司,但庫得2021年才更名並完成一輪融資,獲得義隆、友達、和碩老闆童子賢、大佳國際等大咖入股,此次第一個階段就是向外宣示第一款純電物流車底盤 X-Platform 已經完成。
而在本週發表車頭及底盤原型機後,下一步將是申請車測中心 ARTC 及車輛安全審驗中心(VSCC)認證,等底盤驗證完成,2025年就進入商品化階段。
商用貨卡市場出現空隙:買不到4噸物流貨卡
而庫得能獲得施振榮力挺,主要是商用電動車機會有兩個:一是商用車許可底盤跟車身產業分工,各自驗證,在乘用車上則無分拆。故台灣客運巴士多半是業者從國外買合格遊覽車底盤,回台灣再找車體商生產製造。
物流車現在雖然鮮少專業底盤公司,但地盤跟車身分由不同廠商製造變得可行,庫得在底盤上將3電(電控、電池包、電動馬達)設計好,自成一格的規格制訂,讓電池包、馬達、線控等供應商其上能一起做生意,「零件一開始共通性增加,經濟效益就會擴張」楊孜仁說。
業者則認為,庫得是試圖打造物流車公版底盤,規模化後降低成本,但庫得低調否認,強調是新兵,沒有幫業界做公版的資格。
機會二則是3.5~5噸物流車市場真空,沒有供應者,庫得推出底盤,物流車選購後加裝車身,時效可以比較快。目前電動車市場還在初階段,車廠忙於評估產能生產油車還是電動車,日系物流車或貨卡車廠日野、三菱轉型速度比市場期待慢,推出電動物流車的速度更慢於乘用車,使得物流業者減碳時,面臨選購品項不足考驗。
「現在只買得到3.5噸以下物流車,但我們底盤可以做到3.5~4.5噸物流貨車沒問題。」楊孜仁強調,庫得底盤下降,大樑內包電池讓保護力跟耐受度更好,他認為底盤可設計車體極限在5噸內,畢竟必須考慮電池最佳效能。
關鍵問題 只欠東風
庫得雖看到兩機會,但也有兩大關鍵條件必須克服。業者看完庫得的發表會後,評估庫得必須先解決「誰要做底盤」(找夥伴)以及「要把底盤賣給誰」(找市場)兩大問題,前者是看誰能先撐腰願意成第一波客戶,後者是看誰能帶庫得打入市場。
對此,楊孜仁坦言,目前庫得會先自己掏錢做底盤,委託台灣前兩大(中華或裕隆)底盤公司負責,馬達及電池等夥伴也都會是產業拔尖業者,再賣給終端客戶,期望有實績後,加快物流業買單腳步。
庫得跟 MIH 都想打造商業車底盤,兩者策略是否相似?庫得主管否認,強調「形式上不一定一樣,造車方式有區別。」
對於庫得打入商用車市場,MIH 執行長鄭顯聰認為成功機率高於乘用車,甚至認為雙方有合作空間。他表示,庫得底盤若夠先進夠智能化,將可吸引車隊老闆青睞,而 MIH 有軟體能力,比方駕駛疲勞監控或駕駛路線紀錄,甚至是汽車隨地形改變調整馬達轉速等等,都是車隊管理重視功能。
鄭顯聰強調 MIH 有100多家日本供應鏈會員,MIH 也將於10月參加日本車展,「未來電動車賺錢機會在軟體」他表示,未來電動車供應鏈是透過軟體更新(OTA)收費,MIH 是開放平台,任何好的垂直分工夥伴都歡迎談合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MIH 對庫得科技表態歡迎 施振榮挺電動貨車看中這兩個機會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