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陽光行動今報導早療聯評量能不足議題,國健署回應將擴大補助地方政府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並提高評估費用,增加醫療服務誘因。不過桃園市政府和民代直言,給錢並非真正解方,真正問題出在人才不足,建議中央可思考增設語言治療等學系,增加相關人才培育。
我國疑似發展遲緩兒通報個案去年突破3萬人,完成聯合評估者僅1萬8978人,僅佔通報6成。國健署今表示,因應評估需求量增長,明年已納入衛福部優化兒童照護計畫,擴大補助89家聯評中心,加上各縣市政府補助的評估醫院,預計可服務4萬人,「服務量能尚稱足夠。」
桃園市議員張碩芳今表示,中央稱早療服務量能充足,事實是家長們仍然遇到量能不足和供需失衡的情況,儘管衛福部承諾會增加資源,但不代表增加的量能可補足現有缺口。
「把錢給地方政府不是很有效的方法。」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表示,早療最大問題在於人才不足,各縣市都缺乏人力,就算有人有相關專業,也不見得願意投身早療。
王明鉅過去身為台大醫院醫師,面對人才缺乏,他說自己還能透過過去人脈尋求協助,但其他地方政府有醫師背景的官員並不多,對早療領域認識有限,遑論整合復健科、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的資源;光靠各縣市衛生局力量,難以改善資源不足困境。
王明鉅認為,改善現況應從衛福部國健署開始,中央可提供語言治療師學會、職能治療師學會等專業團體足夠經費或資源,促進上述團體到各地提供服務,地方政府則負責為專業人才團隊安排適當空間,為民眾評估、診療。
桃園市議員舒翠玲表示,光給地方政府錢,地方還是找不到人才從事早療工作;目前全台僅少數大專院校設置語言治療學系,建議中央可思考增設相關學系,教育部也可協調大四學生提早臨牀實習,以解燃眉之急。
一名家長說,聯合評估的重點在於盡早了解孩子狀況,現在等待評估的確曠日費時,仍盼政府能解決評估量能不足的情形,才能即早對症下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陽光行動/遲緩兒苦等評估 地方嘆:中央給錢非解方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