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該成立主權基金嗎?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示警,不論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淡馬錫、韓國政府投資公司(KIC)、挪威政府退休基金(GPFG),2008年與近年的投資都曾虧損,其中挪威政府退休基金2022年損失達1,670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蔡烱民上周六(29日)赴政大經濟系進行專題演講「國際經濟趨勢與金融投資:兼論主權財富基金」,長達50頁的簡報昨日曝光。蔡烱民在簡報裡圖文並茂詳述了「美國雙赤字與美元國際地位」、「主權財富基金與外匯存底」等主題。
蔡烱民指出,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共有175檔主權基金,其中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韓國政府投資公司、挪威政府退休基金等四大主權基金,在2008年與近幾年的投資都曾賠錢,例如,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在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時期損失了350億美元;投資UBS股票損失71億美元;2017至2021年的平均報酬率為7.7%。
新加坡政府投資的淡馬錫,2008年損失383億美元,2009年結清投資兩家外銀,損失54億美元,2019年受肺炎疫情影響損失170億美元,2022年損失157億美元。
至於韓國政府投資公司,2008年損失28.3億美元,其中投資美林證券損失13億美元;2022年投資損失達297億美元。
不只如此,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挪威政府退休基金,2008年曾損失907億美元,2018年損失570億美元,2020年第1季損失1,298億美元,2022年的損失飆上1,670億美元,締造歷史最高紀錄。
蔡烱民補充說,瑞士央行在2008年損失44億美元,2020年第1季損失393億美元,以瑞郎計價報酬率為-5.2%;2022年損失1,436億美元,同樣締造歷史最高紀錄。
蔡烱民表示,瑞士央行雖然不屬於主權基金,但在2022年底投資股票比重高達25%,約為GIC股票比重32%的八成,所以把瑞士央行列入,是為了說明瑞士央行大量投資股票,在股市下跌時,財報將會出現鉅額損失。
蔡烱民強調,主權基金平常承擔較高的風險,因此報酬率比較高;但發生金融危機時,往往無法全身而退,而遭受龐大的損失,平時較高的報酬率可能會被抵銷。外匯存底的投資標的須具高度安全性及流動性,不宜承擔高風險,報酬率相對較低;否則在金融危機時,如出現重大損失,可能危及央行的法定目標,包括維持金融與幣值的穩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主權基金慘賠啟示 央行外匯局長示警:星韓挪威等投資都曾虧大錢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