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繼亞洲開發銀行、中經院、台經院之後中研院也將台灣今年全年的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測大幅下修至百分之一點五六,全數不保二。連同國發會發布的六月景氣燈號出現連八藍。種種指標都反映經濟低迷,確立「外冷內溫」的情況,接下來政府應該思考要做些什麼,來彌補外銷不利而失去的經濟動能。
在各大機構中,亞銀對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下修到只有百分之一點五,其餘大致在百分之一點四五到一點六六之間。主計總處的官方預估則維持保二,最近一次公布是在五月下旬,估值是百分之二點○四。
儘管台灣的經濟成長在二○二○至二○二二年疫情期間年均成長超過百分之四,高於全球平均百分之二點二,但今年以來情況可就沒那麼好。經濟差是因為出口不好,出口不好導因於主要經濟體因應通膨問題而大幅緊縮的貨幣政策,其效果開始顯現,造成全球經濟放緩,終端需求不振,再導致全球貿易成長放緩。台灣靠著電子產品出口支撐經濟成長的半邊天,在歐美需求不振,中國大陸恐通貨緊縮的陰影下,當然不會好。
另外,製造業庫存調整較預期緩慢,美中科技競爭下供應鏈產生變化,這些都影響產業發展。
今年截至六月為止,台灣出口已連續十個月衰退,六月跌幅擴大到百分之廿三,是十四年來最慘。儘管官員日前指出,因過去三年台灣經濟表現快速成長,墊高基期,使台灣上半年出口衰退,但此一立論明顯有誤,各國的比較基期也不見得比台灣低。
幸好出口雖不佳,內需在疫後逐步加溫,民眾對經濟景氣的感受不會太差。此時政府應該拿出疫情期間發放消費券的精神,轉向大力協助仍陷入低迷的傳統產業,如機械、石化等,並對於那些被放無薪假的從業人員,提供資源補助或提供在職訓練等,拉他們一把。
此外,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也將牽動景氣復甦力道。大陸日前公布的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回落到零,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只上升百分之○點四,低到趨近零,衡量製造商產品售價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去年同期相比,更驟降百分之五點四,使得關於大陸是否陷入通貨緊縮,引發外界關注及討論。
這一點,忙著選舉的政府不要見獵心喜,只拿來唱衰對岸。也要想想,一旦大陸陷入通縮,與大陸經濟息息相關的台灣,要如何不被波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冷眼集/經濟數據低迷 政府別只顧選舉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