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軟體業雖然強,但製造晶片需要完整水電基礎設備,讓印度製造晶片之路充滿挑戰!國際顧問公司26日評估,雖然美光、英特爾等大廠對印度的晶片製造、研發多有投資,印度也有望於2026年生產世界10%的晶片,但印度的基礎設施太差,且改善計劃比起中國、歐盟等競爭對手太慢,讓產業不易成長。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在1年半以前,喊出要讓印度成為晶片製造大國的目標,雖然吸引美國半導體廠商美國投資30億美元的晶片測試與封包廠,但台灣的富士康卻撤回了與印度Vedanta公司195億美元的晶片廠合資案,還有幾家半導體公司也停止與印度的合作,背後原因值得探究。
《美國之音》提到,印度政府雖然給晶片製造的發展計劃撥了100億美元的預算,同時還有美國簽訂半導體供應鏈雙邊合作協定,也與日本簽訂類似的備忘錄,大量的投資湧入印度後,智庫「卡內基印度」的學者本達迪分析,如何將這些投資以最快的時間發揮效用,是印度政府政策能否成功的關鍵。
另外,印度在地緣政治衝突上也有優勢,許多廠商都是從中國遷移過來,包括美國與日本廠商;印度的軟體業在過去就相當發達,在晶片研發上,勤業眾信的合夥人薩達維揚指出,印度負責設計全球20%品項的晶片,共有5萬名印度工程師負責相關業務。
不過,本達迪指出,印度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還有未加入RCEP等區域經濟協定,會讓印度製造晶片的成本上升,「與其前往印度,還不如去越南,」本達迪也強調,半導體是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因此非常強調便捷合作與足夠的能源,而印度電力基礎設施不足,也尚未形成半導體產業聚落,讓半導體發展受挫。
智庫「資通訊創新基金會」全球創新政策副主任恩佐受訪時則分析,印度落實半導體產業政策的速度比起美國、歐盟,甚至是歐洲都來得太慢,他建議印度可以增加工程師的培訓數量,或是轉向投資半導體組裝、晶片設計支援產業,而非聚焦在晶片製造本身。
【更多精採內容,詳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印度想成為晶片之王? 基礎建設不給力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