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新台幣34兆元資產的台灣壽險業,去年挺過美國聯準會(Fed)急速升息的壓力測試後,更多長期考驗接踵而來,投資力道可能沒有以往強,可能牽動美債市場。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時也指出,「資產成長幅度比以前小是未來趨勢」。
彭博資訊報導,Fed猛烈升息的外溢效應,使得台灣壽險業去年遭遇資產評價大幅縮水、保單收入積弱不振、獲利空間受限等利空,並大幅拖累淨值。去年最急迫的時刻,就在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至逾十年高點的10月,佔壽險業總投資估計約六成的美債價格急跌,而現行會計認列方式不對等更擴大資產負債表失衡,金管會當時公布七家業者淨值比低於3%,甚至有一家為負值。金管會對壽險業的財務監理要求為淨值比高於3%、資本適足率(RBC)高於200%。
除了淨值問題,投資人琵琶別抱也在去年引爆保單解約潮。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數據顯示,第4季給付總額創下新台幣6,863億元的紀錄,同時年度保費收入衰減21%,也創紀錄歷史紀錄,下半年保險給付超越保費收入,導致壽險業歷經流動性管理困境。
不過,由於保單賠付的緩衝時間多於銀行擠兌,讓業者免於矽谷銀行的命運。金管會則是逐步鬆綁監理手段,包括資產重分類、鬆綁外匯準備金使用彈性、放寬保險業附條件交易的券種以及允許壽險業發行有到期日的次順位債券,在這些配套措施減壓、企業獲得資產重分類以及增資活水後,多數壽險業者已經度過最糟的時刻。
總資產規模排名第一的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指出,「去年大波動底下,壽險公會跟保險局因應底下,都還算是平安度過了」。
然而,壽險業今年累計稅前獲利一直截至6月才轉盈,顯示在全球高利率預期下,仍面臨維持獲利與運用避險策略的挑戰,更有個別業者面臨更嚴峻考驗。央行5月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罕見示警:「金融體系還不是100%穩定。」
曾任金管會專委的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指出,央行是預警的系統,快感冒的時候提醒你要小心,「要先注意這個流動性的問題,不要擴大,小小累積到大會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療癒舊傷並為2026年接軌新會計制度,壽險業正把握機會發行次順位債券充實資本,今年來所公告的、加上已進行的現金增資與債券發行,勢將創2018年以來新高。在業者忙於改善財務體質之際,投資力道可能不如以往。
台灣壽險業會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美元債券買主,是因當地低利率環境加上固定收益商品有限,業者透過銷售儲蓄型保險商品累積資產,總資產過去十多年來膨脹超過二倍,因而成為海外與本地債券的大買家。
不過,這個趨勢預料將在未來幾年轉向。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依附壽險業而壯大的台灣國際板債券市場發行量去
年僅約170億美元,是2013年以來新低,且冷清市況延續至今年。
一名華爾街銀行家指出,台灣壽險業在初級與次級市場的參與度大幅下降,雖有其他的買家填補需求,但是台灣壽險業者的缺席很「有感」。CreditSights全球信貸策略主管Winnie Cisar也說,雖然台灣壽險業者的日常進出,無法決定整個市場利差走勢,然而某個程度上是吸納多餘供給量的要角,「也就是有這樣額外的公司債買盤,讓市場能相對穩定」。
儘管整體壽險業危機已趨穩,仍有多道難題待解。金管會5月的書面報告指出,還有兩家壽險及五家產險財務比率未達標,其中兩家壽險公司均計畫出售不動產補充資本。在最糟情況下,若公司資本水準與營運更為惡化,主管機關便可能被迫接管。
標準普爾旗下中華信評的報告顯示,目前有三家台灣壽險公司信評展望列為負向觀察,包括前六大之一的新光人壽。新壽上半年稅後虧損新台幣112億元,第1季淨值比僅低空飛過法定標準。新光人壽新任董事長魏寶生上周表示,下半年將完成增資,且向金管會提出的自主管理方案也包括商品面與投資面。
保費現金流與外匯避險操作可能持續壓縮各家獲利空間。保發中心資料顯示,今年1~5月給付額仍比收入額多出442億元台幣,外匯避險成本則已超過4%,約為去年的二倍起跳。加以資產重分類至不必評價的會計科目AC項後大多須持有至到期。
更龐雜的工程在於,2026年要順利接軌IFRS 17會計準則與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新制。中華信評分析師張書評指出,「台灣壽險業海外資產佔比逼近70%是全球唯一的景象」,因此無法直接移植國際標準,在業者與金管會討論出一個「台版17號公報」前,難以評估需要增資多少。
除了發行次債補充資本,國泰人壽的林昭廷指出,國泰人壽亦已在進行商品結構調整,包括增加美元保單,另外新台幣保單則會注重保障型。他坦言,「整個壽險業在接軌的過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過程可能會是非常辛苦跟非常痛苦、沒有一家公司是輕鬆的」,「保費帶進來的新錢,相對不會像以前那麼多,資產成長幅度比以前小是未來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台灣壽險業忙解多項挑戰 國泰人壽副總:資產成長縮小是未來趨勢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