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美術館即日起展出「董坐石硯藝術大展」,今天舉辦開幕式,縣長王惠美表示,硯雕大師董坐老師除了傳統吉祥寓意的麒麟、龍等題材拿手外,也從生活中取材,石硯創作主題多元,睽違22年再次在彰化展出,董家三代百年傳承硯雕,也是讓彰化成為螺溪石硯美學代名詞的推手。
展出開幕儀式今天下午在王惠美、前彰化縣長翁金珠、立委陳素月等各界人士觀禮下舉行,將展出到7月30日,此次共展出85件作品,有三分之一作品是特別創作。
王惠美表示,二水鄉有全台灣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螺溪石硯,而螺溪石硯的翹楚人物就是董坐老師,而他的父親是石硯雕刻家董壬申,自幼耳濡目染,15歲便向父親學習石硯雕刻,至今接觸雕刻已有55年,目前傳至第三代嘉靖、家豪,今年是董坐老師的70大壽,舉辦展覽,更具意義,董坐老師在2007年由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授證為臺灣工藝之家,2015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螺溪石硯雕保存者。
王惠美說,早期硯雕都是純手工,需要付出許多體力,後來董坐老師設計機器取代部分人工,將節省下來的時間專注在硯雕技藝的提昇,即使有機器輔佐,螺溪石硯雕的各種表情與風情,仍需要仰賴手工雕刻成形,一刀一鑿盡是人與石的對話。
董坐表示,他從事石硯創作已有55年,也已有22年沒在彰化縣內舉辦展覽,對於創作者而言,不論是何時何地,看到的人事物,都能激發出創作的靈感,而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螺溪石取材不易,因石頭經大水沖刷,在碰撞中容易有裂痕,所以要尋找一顆好石材實屬不易。
濁水溪在二水舊稱螺溪,颱風巨石沖刷而下,是入溪撿石的好時機,螺溪硯石因石質特殊、密度高、質地晶瑩細潤,擁有發墨快、不傷毛筆的特性,成為書畫家愛用的硯台材料,更有黑玉之美稱。
彰化文化局表示,螺溪石硯製作工序繁複費時,從螺溪石的選材裁切,進行加工設計,接著開墨堂、挖鑿墨海(又稱硯池),並於硯台作品進行雕刻裝飾,增加藝術美感,再經過油石、砂紙研磨過後,用水清洗,最後一道工序則是上蠟,值得細細品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螺溪石硯雕刻大師董坐三代百年傳承 睽違22年再辦石硯展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