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地政局、住宅發展處今天起與交通部民航局一連3天舉辦6場航空城開發計畫安置住說明會,第一場上午開始前,桃園航空城地方促進會理事長林有財和大園區部分裏長、安置住宅戶民眾就在會場外陳情,高舉「降低安置住宅售價、全面提高補償」大小手板,百人多次高喊居住正義,並強調如果沒有獲得善意回應,除了會要求地方立委、議員再開協調會,也會有更強烈的抗爭。
陳情民眾提出4項訴求:降低安置住宅配售價格實踐居住正義、全面提高建物補償費以符合重建價格、提高房租補助費加發至配地重建完成時、加速配地完成,早日安居樂業。會議主持人桃園政府地政局副局長黃建華出面接下陳情書,並強調會說清楚安置住宅的作業流程,也請來住宅處長莊敬權說明造價成本,民眾所有發言都會列入會議記錄;市府官員也表示會盡快說明增加20%的補償金的發放標準。
地政局說明,安置住宅工程都上網招標公開透明包括得廠商的金額,而且土地價值的評估遠低於市價及政府以往的評定價格,住戶土地的部分幾乎是用原價值的4折購得,因此最後把造價和土地成本壓在每坪20至22萬元,比較機捷A18高鐵站周金邊房產每坪近40萬甚至超過40萬元的行情,價格相當優惠。至於補償費是否提高20%與適用對象,還有是否提高高租金補助,地政局表示市府內部討論已經到了最後階段,張善政市長在大園、蘆竹區的市政座談會上,都說明會在月底前宣布。
林有財也是大園區裏長聯誼會會長,他表示安置住宅配售價格暴漲,安置戶根本買不起,政府預計提高建物拆遷補償費也未核定,距離重建價格尚有一段距離,重建之路艱難。前市長鄭文燦卸任前說每建坪18至20萬元,但現在卻提高至每建坪20至22萬元。如果用政府從民國109年說的每建坪13萬元計算,漲到現在都用暴漲約53%,對徵收戶非常不友善。鄭文燦以前說總補償費只要低於最小房型的安置住宅,差額部分政府會補貼,但現在卻規定補貼的對象僅限於補償費低於500萬元(土地補償費加建物補償費)者,但最小房型至少600萬元以上,形同限縮補貼的對象,增加弱勢族群的負擔。
林有財強調,安置住宅的土地不能以權利價值折抵,必須將土地補償費換成現金補償(約縮水成45%)並以現金購買安置住宅,但坊間紅單交易已是補償費的3倍,形政府變相鼓勵紅單交易,如果房價不能以土地權值折抵,恐會造成土地紅單交易的風險,也增加弱勢者的風險。
徐其萬市議員表示,徵收戶難以接受的是被政府徵收的原建物補償費很低,而向政府購回的安置住宅,任由政府將營建工、料上漲的費用無限制的加在徵收戶的身上,讓徵收戶背債是不對的。安置的原則應該要達到1坪換1坪才合理。
菓林裏長陳錫達表示,弱勢的徵收戶才會去選配安置住宅,雖然是少數,但是政府徵收補償費發得少,安置住宅的價格卻一直暴漲,實在非常可憐,政府應有同理心。前海口裏長鄭清木表示,政府賣給徵收戶的安置住宅隨營建物價波動,相對發給徵收戶的建物補償費應依照營建物價指數調高,並應無條件全面補償才公平。
上午到場的還有後厝、菓林、竹圍、大海、沙崙、三石裏等多位裏長、前裏長,在地市議員徐其萬、遊吾和與立法委員助理。遊吾和指出,桃園市政府規畫安置住宅源起於推動航空城,徵收與標售人民的土地,應該要完整透明公布安置住宅的成本包括造價、興建總戶數,其中有多少是安置戶,剩下的房子未來標售的金額也要有公開透明的數據,讓被徵收戶相信政府真正是用開發成本照顧他們,而不是讓人民覺得政府把自己當成建商,物價上漲和其他所有成本都壓在人民的身上,要他們負擔,這是不對的。
對於桃園市政府還沒給答案是否要加發20%的拆遷,或用其他基礎計算的補償金,遊吾和說,加發20%是內政部都委會通過的決議,補償主因是物價上漲,但是從啟動徵收作業到現在,物價上漲了60%啊,政府補償20%怎麼夠?這是先前的政府錯估形勢。
遊吾和強調他早在102年走街頭陳抗路線時,就預估會有徵收、拆遷補償金無法反映物價,人民拿到徵收和補償款,一樣買不起房子的窘境,如今這些問題一一浮現。
市議員徐其萬表示,裏長們和很多選擇安置住宅的鄉親都希望趕快完工、入住,過去政府雖然把地上物補償點數從12.2提高到14.7,但是今年的依據物價指數波動,會調高16點多,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考量是不是讓被徵收戶能適用調高後的新點數,不然新北的點早就高於16,對桃園鄉親而言適用新的點數很合理。
徐其萬認為政府在未完工前,無論安置住宅(選房)或安置街廓(選地)的鄉親,應該用適用最新的補償標準,而且因政府未按原期程完工,必須繼續租屋的情形,政府也應該繼續補貼租金。至於安置住宅每坪售價從原先的16萬至18萬元,調漲為20至22萬元甚至更高,他要呼籲政府不要與民爭利,標售土地的利益要回饋被徵收的民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桃園航空城安置宅首場說明 民眾喊降價提高補償 不排除激抗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