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決策是否「英明神武」,牽涉諸多變數,面對失誤(不論誰造成),知錯改錯的領導者,才能成為優質領導者。
某公司企業主D,個性較急躁,看到部屬稍有失誤,就會動輒恚罵,怪罪主管能力不如台○、鴻○集團的主管。主管私下忿忿表示:我如果有台○、鴻○主管的能力,根本不會到貴公司來服務。有的主管長期承受壓力遷怒部屬,惡性循環之下,人員流動率特別高。
D的點子也特別多,有時剛決定的事,隔了幾天就變卦,出了狀況就怪主管沒主見沒能力。主管們心想:「做不做都要挨罵,先做還會做白工,乾脆等罵完再說。」以至於公司充斥敷衍推責氣氛。
某次D出國前,興匆匆交代某案,大家講好按兵不動;D回國數天後想起,發現沒進度,在會議室大發雷霆,要大家交代清楚,否則都不要下班。
管理部經理望了望大家,慢條斯理回應:「不是沒進度,是您出國前交代先不要動,等您回國再說。」
D瞪大眼睛懷疑自己聽錯,厲聲質問:「我有說嗎?」沒想到各部主管紛紛附和,老闆娘在旁忍不住提醒:「你要想清楚,是不是自己忘了又改了,不要老是怪大家。」散會大家嘻嘻笑笑,心態雖然不可取,卻是D作繭自縛。
春秋時代,吳越世代徵伐,幾乎是不共戴天,《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記載,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在夫椒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勾踐不想身死滅國,勉強同意大臣建議,到吳國為奴。
勾踐5年5月(西元前492年),勾踐臨行前愈想愈不甘心,以充滿怨恨的語氣質問群臣「這次戰敗,到底是誰的錯?」結果被群臣洗臉,這才大徹大悟,自己最應該為戰敗負責,經過20年生聚教訓,終於在西元前473年,率軍攻破吳國洗雪前恥。
喜歡居功究責的領導者,容易養出諉過卸責的主管,經常鋌而走險的領導者,同樣會產出以身試法的主管。為了面子把責任推給部屬,或是為了消氣,不分青紅皁白先算帳的領導者,追隨者將惶惶終日,不是為了自保推責,就是怒極反噬。
《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商湯時天下大旱,五年不收,商湯在桑林祈禱說:「我犯了罪,不要連累百姓。百姓犯錯,都是我造成。祈求上天不要因為我的不聰敏,讓鬼神傷害老百姓。」
《尚書.盤庚》裡也有段類似的話:「國之臧,則惟汝眾,國之不臧,則惟余一人,是有逸罰。」翻成白話:「國家治理得好,都是大家的功勞,國家治理不好,都是我的問題,才會遭到惡果。」商朝天下大旱,盤庚剪了頭髮去掉指甲,代表以自身做犧牲,向天帝祈福,百姓心悅誠服,祭天儀式一結束,上帝很給面子,當場下了大雨。
領導者下達決策,承擔所有的功過,是最基本的責任,不是壓力下不得不的結果,願意真心知錯負責和追隨者同甘共苦的領導者,才是永遠的領導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古書今贏/優質領導 應知錯改錯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1695.html
標籤: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