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長年抱怨買綠電不夠便利,經濟部指出,過往有屬於電證分離、自發自用的競價市場,功能類似股市交易,只要「手機一點就買賣」。但其最大困境在於規模不夠大,但在經濟部及財政部國產署多方挹注,有望早日落實綠電自由市場。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上月出席「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回應外界對綠電便利性需求,拋出積極推動平價綠電自由交易政策。
對此,經濟部標準局說明,台灣綠電交易可分為二種途徑,第一為「綠電購售合約」(CPPA),由發電業與企業簽訂購買綠電量及價格後,透過發電業者直供或轉供取得電力,並搭配「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所發放的綠電憑證「電證合一」交易,確保用電端每一度電都使用綠電。
第二種則是由自發自用綠電業者申請綠電憑證,並以「電證分離」方式將電證出售到競價市場買賣,較符合市場所期待的「綠電股市」的「一點就買賣」的模式。
然而,標準局也指出,過往自發自用量很少,只有約2萬張綠電憑證,一年也僅有釋出約4,000張,相較於直供、轉供的262萬張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然而,近期自發自用市場出現變化,首先是有某間生質能業者一次大量釋出再生能憑證張數,顯示國內大型自發自用案場正積極搶進市場。
其次,政府也努力在為競價市場注入活水。如經濟部5月「中小企綠電平價專案」,由國營事業、工業局光電案場釋出三成上架到競價市場,專門提供給中小企業,媒合底價4.3元,估至2025年前釋出1.4億度綠電。
財政部國產署本月10日也宣布,將修正《國有非公用不動產出租管理辦法》,並在年底推出首批保留三成綠電給中小企業的光電標租案,雖然暫時無法估算時程跟案量,但考量到國產署國有地數量,仍樂觀看待。
標準局總結,綠電股市的機制早存在,現在必須要解決的是市場規模,餘電及匹配問題。標準局強調,電證分離市場活絡並不會排擠到現有發電業、售電業所投入電證合一市場,反而認為在建立雙軌制下,讓用電戶可以依照不同需求來進行選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手機一點就能買賣綠電」經濟部:機制已在、持續開發規模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