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消費習慣改變,高雄許多傳統市場逐漸凋零,市議員張漢忠指出,荒廢攤位不僅成為登革熱溫牀,閒置市場恐成治安死角。光是鳳山地區就有近10個傳統市場需活化,呼籲市府協助轉型。市場攤商則認為,傳統市場賣的是「人情味」,但因多為私人產權整合困難,若政府能協助市場改善軟硬體提升購物環境,應能吸引人潮回流。
張漢忠表示,3、40年前民眾都在傳統市場採買生活所需食物用品,但隨時代演進購物習慣改變,超市、量販店已成民眾主要消費管道,以致傳統市場榮景已大不如前。目前高雄鳳山地區除自由零售市場還有半數攤位營運,其他如仁愛市場、北門市場、南門市場、通益市場及中華市場,許多攤商已閒置,荒廢攤位間接造成鄰裏環境髒亂,恐成登革熱溫牀,甚至可能成為治安死角。
張漢忠指出,這些傳統市場多為民間私有產權,但市府應從城市發展角度給予協助。對仍有消費人潮的傳統市場,應改善市場出入口、水溝、增設公用廁所,提升購物和營業的環境品質。若是閒置市場,經發局可協助調查土地及攤商產權使用狀況,並與都市發展局研討變更地目,將其規劃成社會住宅、長照機構、社區活動中心或親子遊憩場,藉以活化空間增進區域生活機能。
高市府經發局長廖泰翔日前在市議會答詢時表示,市府今年已著手清查全市閒置傳統市場,若市場攤商和地主有活化想法,可和市府討論。若能取得共識,經發局就能跟都發局進一步規畫,再和市場業者討論如何活化。
一名王姓果菜攤商說,傳統市場產權多屬民間私有,要取得共識不容易,除非老一輩凋零或政府找到新的場地延續市場,否則想就地活化執行上確實有難度。另名張姓魚販表示,現今消費習慣雖改變,但婆婆媽媽仍喜歡到傳統市場向熟識老闆購物。對這些人來說,到市場買東西不單只是消費,還有感情交流的社交意義存在,比起冷冰冰的賣場有更多人情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賣的是人情味 民代:活化傳統市場吸引人潮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1073.html
標籤:傳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