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詐國家隊」全力打詐的同時,台灣電子支付卻驚傳新的打詐破口。電子支付業者指出,由於「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來不及修改,致使電子支付業者竟無法從聯徵中心看到衍生性警示帳戶資訊,這已成為防詐的重大破口。
台灣目前有十家專營加上廿家兼營,一共卅家電子支付業者,街口支付、全盈+Pay、全支付、一卡通MONEY、悠遊付、icash等業者最有代表性,比起銀行,這些電子支付業者更深入民眾日常生活,且電支與銀行、用戶的三方金流往來關係也愈趨密切,然而,電支業者卻面臨銀行警示戶、衍生警示戶交流受阻的問題。
所謂的衍生性警示帳戶,是指A帳戶若被列為警示帳戶,當A帳戶匯款給B帳戶,B帳戶就會被列為衍生性警示帳戶。
業者舉例,疑似人頭戶的現象之一,就是對方剛開完戶,就急著把錢一次或多次匯出去;一般來說,民眾使用電支主要用於消費、購買東西,並不會太頻繁的匯款,但如果有一個帳戶「急著把錢匯出去」,電支業者雖發現異常,此時卻苦於和銀行之間的人頭戶資料交流障礙,要阻詐、總是晚了一步。
銀行主管坦言,現行金融機構在人頭戶匯款的警示帳戶通報案件中,僅有存款類資料有揭露,但這些揭露資料並不包括電子支付的警示帳戶,如果金融機構要看到前述的警示帳戶資料,就必須修改相關法源,但相關修法問題,一年多來沒有下文。
電支業者說,當存款帳戶成為警示帳戶時,電子支付業無法從聯徵中心獲得衍生性警示帳戶資訊;同樣的,存款帳戶的銀行也無法獲得電子支付業的衍生性警示帳戶資訊。
電支業者也說,現在除了修法之外,不知警政署規畫的「金融資料調閱暨聯防通報電子化平台」上線之後,能否改善這個嚴重的金融機構聯防通報的痛點。
此外,金融機構聯防通報目前只能用傳真通報下一家金融機構,以及還得打客服電話「轉接」,以確認是否收到傳真,而沒有快速窗口來確認。業者私下透露,現在都已經是無紙化作業時代,竟然還需要找傳真機來通報,通報之後還得打客服確認,而且客服電話經常還打不進去:「簡直不可思議!」
電支業者也抱怨,金融聯防通報案件有疑問時,大都只有承辦員警能回答,須配合承辦員警執勤時間,沒有固定窗口可確認,也經常因此而錯失處理詐騙案的黃金時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防詐破口…警示情報 電支、銀行卡關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5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