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界對於住的正義殷切盼望,其中,社宅是一個可能的解方。對此,中正大學法學院教授暨台灣法學基金會董事長謝哲勝表示,台灣社會住宅明顯不足,必須有一套永續性、可執行性的社宅政策,且要有穩定財源支應。
謝哲勝指出,去年政府多了近5,000億元稅收,若能一部分規劃為社宅永續性財源,就能保障人民的居住權益。
謝哲勝表示,2015年起,政府每年稅收突破2兆元,但實際上,政府把錢花在哪裡,民眾並不是很清楚;以去年來說,國內稅收高達3.2兆元,因企業繳稅超乎預期、多了4,950億元,其中1,400億元用來普發現金6,000元給民眾,這部分就是很好能拿來照顧年輕人,當做社宅的財源經費。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強調,台灣最大地主就是中央政府,可將手中大量國有地做相關都市計畫,由內政部直接審查,不僅具規劃性,且快速有效率,更不需仰賴財源少、土地少的地方政府,規劃完成後直接發包給賺加工成本的營造廠,扣除土地成本,不僅賣斷式社宅有機會做到一坪只需25萬元,還能大幅提高社宅供給。
何世昌強調,不管是地上權、使用權或是賣斷式的社會住宅,只要政府能夠提供足夠便宜的房子給人民居住,不論是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只要單坪價格夠便宜,20萬或25萬元以下的房價,或是每坪租金低於500元以下,就能滿足民眾需求,問題在於「這樣的產品就是沒有,或是明顯不足,年輕人只能在一般買賣市場上尋找,但又礙於購買力有限,建商建案基於將本求利也不可能賠錢賣,不斷的惡性循環之下,高房價才會成為民怨之首」。
謝哲勝表示,「民眾要的是買得起、租得起房」,政府基於保障民眾居住權益,要做的就是廣建人民買得起的社宅,或提供租金、購屋補貼,透過降低民眾負擔,才是落實居住正義之道。
何世昌指出,這一波高通膨推漲,全球房價多呈現創新高,但面對高房價,歐美日韓等先進國家的房市政策,採雙管齊下策略,第一社會住宅方面,持續興建平價的社宅予民眾。第二一般住宅市場部分,則是新增住宅供給,搭配購屋、租屋的補貼政策,做到減輕民眾負擔。
謝哲勝強調,若政府擔心社會住宅出現炒作問題,可採取「限定轉售資格」、「限定價格」等方式,來遏止有心人士炒作價格,如此一來,民眾居住權益能獲得保障,經濟活動中的一般住宅交易市場也能獲得發展。不過都市化的發展伴隨著人口移動的變化,最終結果,就是市中心的房價一定是高的。
;何世昌表示,政府有責任提供價格便宜或低租金的房子給民眾,落實居住正義,民眾同樣也必須了解並區分清楚,高房價與保障人民居住權是兩件事。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舉例,民眾不會抱怨豪華名車昂貴或買不起,關鍵在於「車子的替代品多元」,民眾要從甲地移動到乙地,可透過捷運、公車、計程車、甚至UBIKE等多元工具到達目的地,不需要直接擁有一輛名車。
陳勝宏指出,民眾買不起房是住的問題,是經濟問題,若政府提供大量社會住宅供給,並健全租屋市場,這才是保障民眾居住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顛簸的房市正義/超徵稅收 當做經費來源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