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去年承諾擬定能源用地白皮書,但為加速光電發展又規畫綠能發展區,並研擬「彰化大城示範區」。成大都市計畫學系副教授黃偉茹等8位專家學者今共同召開「能源公正轉型聲明公開論壇」,提出4點訴求並呼籲政府透過計畫、引證、監管、協作,作為兼顧光電發展與公正轉型的路徑。
經濟部能源局今年2月研擬「彰化大城光電示範區」,開發案估算從今年起跑,最快2025年底將可第一期併網。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表示,光電專區透過適當的管理機制可與農漁業共融,讓農業、漁業生產力能夠維持,並降低土地掮客尋租的可能性。
黃偉茹表示,政府積極發展綠能發展區,還沒公開說明其細節就規畫彰化大城作為光電示範區,但被畫進示範區的目前土地使用情況,有約70%為農地、13%養殖漁業,總計約有83%土地持續被使用,卻仍被列為生產力低、高鹽化的「低地力」區域,質疑低地力的標準。
成大都市計畫學系教授趙子元指出,為達到淨零與能源轉型,2025年台灣光電設置量需到20GW、2050年需達40至80GW,根據光電潛力研究,所需土地面積包含嚴重地層下陷區、顯著下陷區、土壤及地下水汙染區、廢耕地及連續休耕地,總計9.6萬公頃,2018年全國國土計畫提出的光電需求為2.5萬公頃,而2021年各縣市具體發展規畫總量僅4183.4公頃,顯見地方政府無心執行。
全國國土計畫為重要公共設施部門空間發展策略,盤點地面型太陽能光電目標為12GW,針對國土計畫如何引導地面型光電設置,趙子元提出4點建議,包含「計畫」國土系分層級協調及落實能源政策,將已明確具有區位、條件或計劃方針等策略,透過全國國土計畫、縣市國土計畫,加入相關設施的土地使用引導,作為土地部門管理依據。
第二,「引證」土地問題,以科學為本、數據資料整合為必要,再生能源布建規畫涉及大量土地資訊,應整合相關必要圖資,盤點各部門發展策略競合情況,推動效益、複合的可行性規畫優先順序。
第三,「監管」成長管理與容受力監測配套,才能確保光電發展及國土的永續性緊密扣合,另透過電業整合資訊規畫,研析最佳電力系統營運組合,再搭配土地使用規畫,透過電業凈零轉型,邁向能源轉型、永續利用的長遠目標;第四,「協作」納入民眾參與機制。
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教授李亞夫說,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政策被一直詬病的就是選址、訊息公開、配套政策無法讓人解疑,且忽視光電發展對生態、生物多樣性的衝擊,早期甚至在林地架設光電板,為此大面積砍伐、破壞可以減碳的森林,非常荒謬;農委會提出漁電共生、農村或低地利選址,卻忽略生態及生物多樣性觀點,但無奈無太多數據可供政府參考,盼政府能針對此議題資訊公開透明,並接納專家學者意見。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廖桂賢表示,政府目前在各項能源政策,尤其是光電上非常急就章。氣候變遷確實是威脅之一,但「若社會傾全力處理特定威脅,就會削弱其她威脅的因應措施」;當凈零碳排成為神主牌,氣候變遷成最重要議題,並把所有資源投注在再生能源上,其他解方就會被忽略。
廖桂賢說,目前凈零碳排課題被簡化成綠能,但其他軟性綠色解方向能源需求面、社會經濟活動重新調整、如何更順暢邁向凈零碳排議題等都很重要,與其著急尋找光電設置地,不如好好規畫相關細節;另氣候變遷也造成生態多樣性的嚴重流失、糧食自給率降低,台灣身為海島國,又面臨對岸不斷升高的威脅,維持農業糧食自給率很重要,但如今很多農地被列為低地力,讓人十分憂心,認為政府需多與社會溝通。
黃偉茹總結指出,全國約80位來自空間規畫與設計、農漁產業發展及生態環境研究相關的學者(橫跨40個系所、24間大學),已共同研擬聲明並提出4大訴求,包含建立明確的綠能發展區位劃設原則與總量管理、計畫引導綠能發展區劃設並落實資訊公開及公眾參與、訂定光電案場設計與營運管理規範,建立地方共生機制、落實既有光電案場的社會與環境責任及資訊揭露,滾動修正政策與計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說清楚光電發展策略 80專家學者聯署提出4大訴求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