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鬥南鎮盛產稻米、絲瓜及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但主要的農水設施猴悶溝圳使用超過半世紀,年久失修,渠道內面多處破損、滲漏,甚至出現掏空現象,附近農田近年飽受淹水之苦,農委會投入1196萬多元修繕,今天「最後一哩路」主幹線終於完工,全線通水,未來可穩定供給周邊94公頃灌溉用水。
猴悶溝圳於清朝時期建造,開圳至今已逾300年,原以茅草、黏土等材料建構,至1947年後陸續整建重力堰、砌石墻、延長堤防、改修排砂門,及改善引水入圳的構造物渠首工等設施,1959年的八七水災中也因損壞嚴重重建,後續因水路內砌石墻破損、滲漏水,進行過3次分段改善工程。
但分段修繕的效益仍有限,且周邊農田腹地廣大,農民栽種的是重要經濟作物水稻、竹筍、絲瓜、馬鈴薯等,逢汛期時卻經常得受溢堤淹水威脅,造成財務損失,苦不堪言。
立法委員劉建國去年9月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會勘後,中央決議投入1196萬多元推動主幹線改善工程完成最後一哩路;農田水利署副署長兼任雲林管理處長林國華表示,該工程2月動工,改善長約358公尺的矩型座槽,及長約570公尺的兩側重力式擋土牆,結構全面更新為混凝土,今天全線完工。
劉建國表示,農田水利扮演台灣文化歷史及環境教育重要角色,如何將水留住是身為島嶼型國家的台灣所面臨重要課題,他認為,圳道旁道路沿線可規畫綠色廊道,成為民眾休閒漫步的親水空間,將向中央提議設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鬥南農民終於揮別淹水日子 猴悶溝圳全線都修好了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