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近期表現不錯,已從年初約100元漲到了6月13日的112.5元。
其實過去一年來,很多人都很看好正在發展電動車的鴻海,覺得它很有機會靠著電動車產業開啟新一輪的成長動能。過去一段時間,我有幾位投資朋友也常跟我聊鴻海,覺得鴻海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其實我是很認同他們的思考的,股價100元的鴻海既有安全性也有成長性,在這價位買進是個不錯的投資。但最後,我還是沒有跟進買鴻海,不過不是因為不認同他們的看法,而是我有自己習慣的投資思考與偏好。
我跟我太太之前都曾是鴻海的股東,但在2018年我們決定全部出脫,因為我的投資思考開始改變。我開始賣出手中一些以代工為主的企業股票,我的思考很簡單,如果看好蘋果手機,那就直接買蘋果,不必考慮下面的代工廠。同樣的,如果看好電動車,就直接買進特斯拉,不需要買進不確定性高的概念股。
以企業屬性來說,品牌廠是根據市場用戶的需求來定義新產品,而代工廠只能等著有哪些客戶的新產品是它剛好有能力代工的,也因此一旦產品技術改變或競爭對手生產成本更低,業務就會陷入麻煩(例如:我曾經的主力持股精華光學)。
相對來說,品牌廠更看得到市場的需求,可以根據市場戰略開發新產品,持續擴張市場;而代工廠則常受限於自身的技術能力與規模,機動性低很多。而代工廠也多半是重資本支出,很難轉嫁經營成本,這是一條不歸路,不建新廠,不買新設備就可能被競爭者搶單淘汰。
代工廠的命脈及毛利都操縱在他的上遊客戶手中,這些品牌廠隨時可以因為有新的技術需求或有計畫性地培養代工廠的競爭對手而把單轉給他人。而這些知名的品牌廠因為品牌、產品的多樣性及規模的優勢,所創造的飛輪效應更勝過只做代工的品牌廠,長期成長的趨勢更確定,成長的動能也更強。
所以,我投資時不會考慮市場上常提到的什麼「xxx概念股」,要買就直接買「最純」的。這是最簡單的思考,可以為我省掉很多研究的時間,也可以少看很多自己不懂的技術或零件廠。
鴻海的未來如何呢?我覺得應該是還不錯的。但如果看好電動車,我不會去賭未來能否持續接到電動車代工訂單的鴻海,我還是覺得直接買特斯拉最省事。如果看好蘋果的iPhone或Vision Pro,我也會直接買蘋果,避開代工廠。而過去的數據也顯示,買進這些品牌廠的勝率和報酬率都高過生產它們產品的代工廠。
當然,如果你認為鴻海未來幾年的成長性會因為電動車業務大幅提升而投資鴻海,鴻海是不是低毛利的代工廠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重要。但反過來思考,如果鴻海未來幾年無法如預期地接到那麼多的電動車代工訂單會發生什麼事呢?而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的領先優勢會不會遇到什麼阻礙呢?哪一家成長上的變數更多?其實這只是「確定性」的比較,每個人對確定性的思考不同,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能讓時間來驗證。
以上是頭腦簡單的我的投資偏好,不代表我認為不該投資鴻海喔!投資時,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拷貝別人的做法。如果研究代工廠是你的興趣,也有能力研究,我相信還是可以在眾多的代工廠或概念股中找到很多寶的,不一定要跟我一樣,我單純就是懶而已...
◎本文內容已獲 切老滾雪球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鴻海100元時安全又有成長性!但他「這原因」:2018年就全部出脫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