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興科技與數位經濟的全球拓展,有無可能在台灣養出獨角獸級企業呢?一個成立在10年內、市值即達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就在各界的普遍存疑與滿心期待聲中,關於下一個台灣護國神山的產生,除了有政策扶持與稅賦補貼等的主張,各界的初步共識,主要聚焦在積極引進外籍技術人才的層面上。
事實上,本月初甫簽署的「台美21世紀貿易協議」,首批5個章節議題,包含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以及中小企業,由於爭涉程度不高、各方紛紛看好。
但在爭議度較高的農業開放、標準制定、數位經貿,尤其是勞權、綠色環境、國營事業等等,非傳統的跨國政策做調合,行政院的經貿談判辦公室(OTN)將一肩扛起,完成各個利益相關者與層級對話的陸續展開,以及能推演出全盤的攻防戰略來。
誠然,若就台灣產業定位與經營慣性來看,既然長期鑲嵌在全球供應鏈的這上頭,說實在就與獨角獸養成的所需沃土,所謂「破壞式創新」,確實有相互扞格與原生環境的限制在其中。
究竟如何突破環境限制等的探討?這方面國人早已是持續經年:從早年引進了新數學,當時主張以集合論與公理化假設的推演,來取代線性代數與平面幾何等的老課題;晚近則有過教育鬆綁、快樂學習,甚至到了現下進展中的雙語國家政策和雙語教育的極力推動。
可喜的是,在引進外籍人才和協助渠等融入到台灣社會,從當事人的父母、子女依親、醫療健保,金卡通道甚至給高薪者減半徵收所得稅等的優惠作法,均已取得法令修正的公告實施。此外,在增加外籍學生的獎助金名額,以及改由廠商提供育成訓練,也會增加企業留才、留用的籌碼和便宜其參與。
都說教育是百年樹人,光光增加一萬名外籍生獎助金,其所造成的預算排擠和教學配合,也頗為可觀的。更何況經濟轉型與創新投資,依舊是個高風險性的決策行為!因此,主政者斷不可逃避的責任之一,還涉及在日後的追蹤監理、成效評估,與在開放幅度上的時時校準。
這些問題,都不是單一部會即能挑起的重擔;跨部會職責,也要清楚說明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專家之眼】如何破解外籍人才引進的困境?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