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玩股特派員】
ETF 不只是一籃子股票,根據組合變化也可以開槓桿。然而槓桿開下去,能獲得你原本預期的收穫嗎?又,如果都要開槓桿,讓經理人管理的槓桿型ETF 與自己做期貨,兩種選項只有管理費的差別嗎?
ETF 號稱是一籃子的股票,但其實這籃子的花樣真多。
其實根據現行上市 ETF 法規架構分類,可分為三大類型,包括證券投資信託ETF,期貨 ETF及跨境上市 ETF。其中證信託與期貨信託都有開了槓桿的槓桿型 ETF,連結商品從台灣加權指數、港股/陸股/日本/印度/美股S&P 500 等指數,以及美債、日圓、原油與黃金等原物料都有。
至少如果投資人看好美股主要指數,或想佈局原物料,也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選項,而不必只能問「要買哪檔個股受惠」,或是要大費周章去國外交易所開戶。
證信託 ETF 內的槓桿型 ETF 追蹤什麼呢?不像是一般證券型 ETF,追蹤一籃子股票現貨,而是以每天追蹤指數的報酬,藉由交易期貨來達成倍數的目標。也就是說,這類 ETF 已經不能當作「一籃子股票」而視之,骨子裡更像期貨。
從成分股來看就更清楚了:以元大台灣 50 與 元大台灣 50 正2 (00631L)為例,0050 有 99.54% 的股票部位,00631L 則持有 199.72% 的期貨。
也就是説,證券型的 ETF 只要長期持有就有機會配息,但槓桿型 ETF 是沒有息可以領的,只能透過持有來買低賣高賺價差,或是虧了價差,但又因為是 ETF ,所以還會被收管理費。而既然槓桿型 ETF 是期貨,像是期現貨的正逆價差、每天的動態調整,轉倉成本等等,就可能會影響報酬。追蹤國外期貨標的的槓桿型 ETF,更要注意沒有漲跌幅限制,以及國內外交易時間差及匯率風險。
有些人會認為既然要開槓桿,與其買槓桿型 ETF 被多賺一手管理費,不如自己去做期貨,管理費就省下來了。那我們反過來看這個問題,要如何自己進行開 2 倍槓桿來做期貨交易?
以指數 16,500 來來計算,要以小台做指數交易,在不開槓桿的情況下需要 16500x50 = 82.5 萬,如果要開 2 倍槓桿,就需要放入 41 萬的保證金。如果只以小台原始保證金 46,000 換算,就有近 18 倍的槓桿。
高槓桿當然令人緊張,但越想降槓桿,就需要投入越多保證金。
同樣開 2 倍槓桿的需求,就算 00631L 會被收管理費,但價格只需要 12.9 萬(以 5/30 收盤價 129 計)。而且基金經理人還每天調整以維持 2 倍槓桿,每個月轉倉一次,這些成本已包含在管理費裡。自己做期貨的話,你省不掉每天調整的手續費,更省不掉轉倉成本。
所以槓桿型 ETF 雖然會被收管理費,但管理費也已經內含經理人調整槓桿的成本、期貨轉倉成本。對於想開槓桿不懂期貨、保證金不足也想控制槓桿的投資人,甚至無暇維持槓桿與轉倉的投資人,還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槓桿型 ETF 是以期貨為主,那也要注意正逆價差對槓桿型 ETF 的影響。
原本在期貨與現貨就可能會有落差,就像狗與主人的關係,直到結算日,中間的價差才會收斂到完全一致。你可以把期貨看成「對未來的預期」,對未來感到悲觀,可能比現貨還要差,與現貨的關係就會形成「逆價差」。反之,如果預期未來會更好,期貨就會比現貨更高,這樣樂觀的態度,就是「正價差」。
但槓桿型 ETF 追蹤的是期貨,而不是現貨。換句話說,只要在逆價差的情況下,追蹤期貨的槓桿型 ETF,成本就會比現貨更低,就會有獲利空間。
而加權指數型的槓桿ETF,還有一個特點。因為台股高殖利率的關係,每到六七月除權息的月份,市場原本就會預期當月會蒸發一堆點數,因此在這些特殊月份,逆價差就會擴大,乍看以為是看壞台股,但其實只是提前反應指數蒸發的幅度。
但如果在這些月份個股能順利填息,期貨點數在靠近結算日時,就容易收斂價差上漲,加權指數正2 的勝算就更大。不過,並非所有槓桿型商品都有此規律,而是加權指數因為高殖利率特性,才有此特色。
另外,由於槓桿型期貨是「每天」調整槓桿操作,讓漲跌幅超過 2 倍以上,槓桿型 ETF 的累計報酬,就與指數報酬容易脫勾,尤其是在漲漲跌跌的盤整階段,更是如此。譬如若是兩天連續上漲 5%,指數漲了兩天是 20.5%,2 倍槓桿 ETF 是 21%,看來相去不遠。即使是連續下跌,跌幅也會比標的指數略小。
但如果昨天漲 5%,今天又回檔 5%,指數算來跌了 0.25%,如果真的是 2 倍報酬,那就是有 0.5% 虧損。但這樣一漲一跌計算,2 倍槓桿的累計報酬其實跌了 1%,比預期虧損要更多。這也是可能造成槓桿型 ETF 長期報酬與追蹤標的脫鉤的原因。
所以槓桿型 ETF 想久放,最好的情況應該是連續上漲,否則盤整都會造成損失擴大,既沒配息還要收管理費,在這樣的前提下,可能真的還不如自己做期貨。
再來提到 ETF 折溢價,這是 ETF 市價與淨值之間的比較關係:簡單來說,一籃子裡的東西就是淨值,籃子則是市價。
從 ETF 折溢價工具排序可以看到,目前在槓桿型 ETF 內,美股指數、原油與美債都大幅溢價超過 2%,投資人正在一窩蜂追價買進。如果你只看到市價就決定追漲,就是用超出淨值的價格來買 ETF,付出額外的購買成本,現買現虧機率大增。
選擇槓桿 ETF 看似比自己開槓桿單純一點,但從元大S&P原油正2 就因為淨值跌落強制清算門檻,在 2020 年被清算下市,槓桿型 ETF 當然也有自己的遊戲規則。
2020 年當時由於疫情,石油供過於求造成油價狂跌。元大S&P 原油正2 在 3 月 18 日時,淨值已跌到 1.4 元,已達當時的下市條件。當時金管會火速公布將 3 個營業日延長為 30 個營業日,4 月再公布清算的豁免條款適用到當年 9 月 30 日前,但 9 月底平均淨值只剩 0.84 元。最後還是黯然下市。
在挑選 ETF 的幾個原則,包括避免規模太小的基金,如期貨 ETF 終止門檻通常是規模低於 5000 萬時,或是淨值跌破發行價 90%。
了解自己在做什麼交易商品很重要,期貨是期貨,ETF 是 ETF,槓桿是槓桿。想開槓桿做指數,又還沒有接觸期貨的打算,更不想自己手動天天調整,槓桿型 ETF 雖然會收管理費,卻省下時間成本、試錯成本,還替代同等槓桿需要的保證金數字。
但是在比較投資商品之前,應該先了解自己打算賺什麼:賺價差,或是要配息價差通喫?有足夠的保證金維持理想的槓桿嗎?如此一來,才能選對應符合的交易商品與規劃呀。
◎本文內容已獲玩股網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原文請點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買正2ETF開槓桿不如做期貨?還省管理費 他:先確定自己更聰明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