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玉山科技協會與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今(7)日共同舉辦「2023玉山安侯論壇:板塊挪移新賽局 – 跨境產業鏈布局關鍵策略」,由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及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主持,並邀請經濟部投資處處長張銘斌、中經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和碩科技(4938)總經理暨執行長鄭光志、技嘉科技(2376)製造事業群總經理孟憲明及KPMG多位專家團隊,一同剖析全球供應鏈韌性布局與因應策略,探討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掌握風險及保有前瞻思維。
陳俊光說明,近年來全球歷經供應鏈衝擊、地緣政治情勢多變,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愈加難以預測,為因應市場變局、減緩衝擊與影響,企業需保有靈活的配置以抵禦市場的波動。目前全球各大企業已積極制定策略,透過跨境投資、人才與風險管理、增加供應鏈地域多樣性等,更彈性的面對不確定的國際政經局勢以及鍛造企業韌性力。他建議企業領導者應善用併購策略擴張集團版圖,以及透過數據賦能合理分配資源,才能使企業持續在變革的環境中穩步前行。
張銘斌表示,自2016年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以來,2022年台灣企業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額52.72億美元,較2016年23.8億美元成長121.4%,首度超越對中國大陸投資之50.46億美元。過去台商投資布局以越南、泰國、印尼居多,近年在新加坡也逐漸出現投資半導體產業的案件,而為了因應歐美國家終端市場需求,台商也開始積極評估前往印度投資設廠。
徐遵慈分析全球供應鏈持續重組,各大國家積極實施戰略布局,如:歐盟採取開放性戰略自主、美國從企業回流到友岸外包、越南加速產業在地化等,並建立起產品自主供應鏈;然而,跨國企業為分散風險,越來越多廠商戰略性分散供應鏈,加速生產分區、分流東南亞布局,台灣也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徐遵慈也建議,台商應持續關注全球氣候行動與綠色轉型、勞動人權議題,以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之保護議題,以強化台商與各國供應鏈合作可能性。
鄭光志說明全球化管理的新課題,和碩科技已在墨西哥、印度、越南、印尼4個國家工廠部署超過2萬人,2018年開始至印尼設廠,印尼廠2020年啟用,2021年前進越南,印度、墨西哥則在2022年啟用,如今全球化如火如荼的展開,但實際執行上仍需要時間文火慢煮。
他認為,在全球化管理的課題上,供應鏈的建立與重新佈署、取得重要人才與融合、分散與區域化的協同運作,都是電子業全球布局必須面對的挑戰,才能夠決定全球布局據點的最佳營運模式。
KPMG安侯建業執行副總經理陳傑曦認為併購已成為企業建構全新布局策略的常見手段,縮短供應鏈、審視上遊供給與終端市場區位、減緩政治角力的關稅影響,皆成為重要考量指標。然而,各國主管機關對於外國企業投資審查趨嚴、標的公司營運獲利受國際情勢變化影響、旅遊禁令限制當地實體交易評估,等等因素使交易面臨諸多風險。以上風險,可藉由財務顧問設計交易條件反映於交易合約中,如價格調整方式、擔保帳戶設定、聲明保證承諾事項以及損害賠償機制,拉近買賣雙方的認知與期待,進而從跨境併購掌握產業鏈布局契機。
KPMG安侯建業執行副總經理陳其愷則指出企業透過策略聯盟與本業成長的方式,運用收購與重組強化供應鏈實現企業成長,這些都是建立轉型基石的關鍵策略。同時在開創新商機之下,需思考如何運用「數位化」與「模組化」平台精準管理產銷決策,輔以職涯錨定發掘關鍵人才提高組織人才力,以更好的發揮集團管理綜效。
長年關注於東協經貿發展局勢,KPMG安侯建業海外業務發展中心主持會計師吳政諺則提到,台商企業普遍面臨產業轉型升級、人才缺乏、環境永續、數位化與租稅管理等挑戰,可藉助KPMG安侯建業海外業務發展中心平台,透過本國的合夥會計師於海外駐點,整合及協調各項服務資源,輔導東南亞企業回台掛牌及連結海內外資產,滿足企業拓展版圖的全方位服務需求。
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人李威陞提醒,在變動的是世代下,企業要打造具應變力的「敏捷型企業」,除了關注全球政經局勢、人才接軌的培育,導入數位工具已成為企業轉型必行之道,因此,需要先整合內部管理流程,才能將外部銷售、客戶數據透過科技即時反應,協助精準決策,也分享企業如何運用資訊系統優化組織,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達到商業模式的創新。
技嘉科技製造事業群總經理孟憲明認為,企業面對供應鏈移轉的衝擊時,可回歸到供應鏈運作模型(Plan, Source, Make, Deliver , Return)思考,針對不同的營運模式、市場及成本等面向。而企業跨境經營,人才風險及數位轉型即屬當前最大的挑戰,技嘉科技跨越語言與文化上的隔閡,強化海外人才培育,利用數位轉型工具,降低海外製造難度,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玉山安侯論壇 KPMG陳俊光建議企業善用併購策略擴張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