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oodcoin交易所中心 疫情過後,市場預期新基建會如火如荼地展开。
2018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提法由此產生。後來,市場又把未來增量空間較大的領域也納入新基建,包括軌道交通、新能源等。本文來源:互鏈脈搏,原題《新基建中區塊鏈的位置:基礎設施的基礎技術》但是去年上升至國家战略的區塊鏈,在新基建當中處於怎樣的位置,需要進一步理清。因此,3月10日晚八點,“中央財經大學—互鏈脈搏BMI論壇”邀請了學術界、企業界和投資界的嘉賓,圍繞“新基建中,區塊鏈的位置”話題,展开了线上圓桌討論。
對話嘉賓: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副教授陳波,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王曉輝,國盛證券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宋嘉吉,趣鏈科技市場總監張帥
陳波:三位嘉賓如何理解新基建,它與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什么區別,爲什么2年前提出的概念,今年一下火了?
宋嘉吉:在過去10到20年間,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是以房地產、“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特高壓等領域爲主要方向。
而隨着上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備,基建的龍頭板塊房地產領域,受到了明顯的政策壓制。對此,市場开始思考,新一輪的基建會投向什么地方,這就是“新基建”的由來。
而最近,因受疫情影響,市場對海外的供給、需求等業務均有一定擔憂。所以更多的投資方轉向以內需爲主,基建領域便受到了關注。並且在基建中選擇了一些新的方向,這些新基建聚焦在5G通信、雲計算、工業互聯網,以及區塊鏈等新的板塊。
新基建的發展,將是疫情結束後,拉動後續經濟增長的一個必要途徑。這既符合今年國家對穩經濟、穩增長的要求,也符合加速新老動能轉化、扶持新興產業的初衷。
王曉輝: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鐵公雞”,而這些領域在上一輪投資中已經投入較多。但後來,對“鐵公雞”投資的邊際效應越來越小,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弱。特別是在地產領域,出現了較大的泡沫,國家也對地產領域採取了多輪的限制措施。
而新基建的發展背景是,近年,我國經濟急速下滑,尤其在中美貿易战的環境下,這一影響越來越大。我們被迫要轉向一種新的增長方式。
當前經濟發展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投資;二是消費;三是出口。在消費方面,經濟下滑的情況下,許多企業、個人的收入受到影響,消費失去增長推動力。在出口方面,中美貿易战之後,加之當前的疫情影響,出口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當前我們只有“投資”這一路徑。
而在投資方面,就是要發展新基建。經濟在從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轉換的過程中,需要加大投資,且這些投資可能需有較大的邊際效益,所以政府要啓動新基建的投資。這實際上,是不得已的一種辦法。
張帥:剛才兩位院長已將舊基建解釋的比較清楚,我就不再重復,我主要談一下新基建。
總結起來,新基建其實是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剛剛提到的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等。整體來看,新基建主要分爲兩種類型:一是指物理世界的基礎設施,比如高速軌道、新能源充電樁,均是在現實世界中,解決人員流動、能耗等方面問題的基礎設施;
另一種是指,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比如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是較爲明顯的數字世界和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不僅是新基建,“數字經濟”這個名詞在近幾年也比較火,尤其是去年“1024”講話期間提出,我們要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引擎,特別指出將區塊鏈作爲數據經濟世界的基礎設施。我認爲,目前我們國家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時間點上,提出發展新基建是必然趨勢。
陳波:請問各位嘉賓,區塊鏈是否應該作爲單列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成爲“新基建”項目,就像國家高速公路那樣,建設一批國家級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形成鏈網?
王曉輝:從現階段來看,區塊鏈還很難作爲一個單列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來被提出。因爲,從根本上講,區塊鏈應用還未找到真正的剛性需求的市場化場景。較多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摸索階段。
僅從標准維度來看,世界範圍內還沒有真正的區塊鏈標准,國內的標准也比較混亂。所以,區塊鏈要想發展爲單列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第一是要建標准;第二便是要找到真正的區塊鏈應用場景。我研究區塊鏈有三年時間,期間主要的精力便是用於尋找區塊鏈應用場景。
從技術本身來講,區塊鏈是爲金融而生的,但金融屬於國家掌控的行業,而在其他領域,大家尚未尋到剛性需求的市場化場景。此時,若將之提升爲到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還爲時過早。不過未來是有可能的,只是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張帥:事實上,在去年“1024”講話時,講話便明確提出,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而這些領域,與當前的新基建一脈相承。
所以,之前提到的新基建是一個基礎設施,而區塊鏈是這些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
此外,剛剛王曉輝院長指出,當前區塊鏈領域還沒有找到較好的應用場景,但其實我不這樣認爲,等下我會展开來談。
我想先用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做類比,如在2007年、2008年雲計算概念剛推出時,百度的李彥宏、騰訊的馬化騰,都對之不十分認可,但現在卻少有人質疑雲的作用。此前,我曾在地級市見到,其政府工作匯報中有一條就是幫企業的“上雲率”是多少。我相信再過五年、十年,將會有一則“上鏈率”是多少的概念。
但是,現在談這個,像2008年時談“要不要搞全國性的雲基礎設施”一樣,稍微有點爲時過早。可這並不代表區塊鏈在新基建中不重要。
宋嘉吉:結合前面王院長、張總的觀點,我談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爲,區塊鏈目前肯定是一種基礎技術,但還沒有衍生到基礎設施的層級。
以通信行業中的5G網絡爲例,5G技術之所以能成爲基礎設施,首先,其在全球的標准是統一的,這才能使之成爲一種可產業化的基礎設施;
其次,其投資主體、運營主體較爲明確。應用場景也非常明確,就是我們對通信技術、對流量需求一層一層的迭代。同時其投資產業鏈也較爲清晰,5G技術是以運營商爲投資主體,以主設備商、主設備商上面的供應鏈公司爲參與者的產業結構。
從目前區塊鏈發展的進度看,它會像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一樣,成爲未來信息技術中必不可少的技術元素。我們以後很多行業、事務,都會需要區塊鏈技術。但需要,並不意味着這一技術具備成爲基礎設施、具備產業投入的能力。在這方面,區塊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要的便是要解決標准統一問題,還有應用場景問題。我認可區塊鏈作爲一種基礎技術、底層技術。但在國家層面上,成爲新基建的基礎設施還有待時日,標准、法律法規、應用場景、商業模式等環節還有待完備。
陳波:剛剛三位談到區塊鏈成爲基礎設施當具備一定條件,且對它的產業化方向觀點不完全一致。那么我們在下一個問題中進一步聊聊:區塊鏈和新基建其他領域,如5G 、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都有一定的結合,各位嘉賓怎么看新基建火了後,對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影響?
張帥:在上一個問題中,我提到區塊鏈和5G 、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都有融合,包括很多應用場景在其中。結合這個問題,我系統的回答一下。
Agoodcoin交易所中心 先說區塊鏈和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的關系。事實上,區塊鏈與它們不是在一個層面上結合的。區塊鏈不像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它們是明確目的、垂直性的技術,而區塊鏈是橫向的、連接性的技術。
舉例來說,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三要素(物質、能量、信息)便包括人和人之間的信息連接,通過語言的方式進行對話;而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是通過契約保障,包括道德規範、法律規範。隨着5G、人工智能、物聯網設備等新技術的興起,我們越來越多走向智能化時代,會形成設備和設備直接交換信息、交換價值的社會。在這一前提下,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便是基於5G技術,而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契約,就將是通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實現。
在第一個問題中,我提到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是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而隨着這個基礎設施的搭建,會有越來越多新的場景、新的應用,在我們此前沒有想象到的應用點上出現。在這些應用點上面,區塊鏈將發揮不可或缺的價值交換作用。
宋嘉吉: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崛起後,對區塊鏈的需求將形成正向的刺激。這是我得出的結論,下面我展开談一下。
隨着IT行業多年的發展,各領域正走向“雲化”。而這兩年,更快速發展的是去中心化這一部分,包括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
此外,5G中也有一部分是支持低延時、高可靠,同時支持萬物互聯。這是5G協議與4G協議最大的兩點區別。而這兩點背後代表了未來5G時代,會有更多的事物介入,比如說在車上、電腦上,甚至飲水機上裝傳感器。當這些物體具備通訊能力後,其數據會上傳,那么低延時、高可靠性,就會面對這種需快速處理的場景發揮更大的作用。
但在這種去中心化節點之間的數據交互中,較難形成信任,其對线上數據真實性的要求、可信處理的要求將越來越高。而這方面,便天生對區塊鏈有較大的產業需求。
所以我認爲,區塊鏈會成爲一種非常重要的底層技術,並越來越多的與新技術結合。就像“1024”講話後,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的必要性得到進一步體現。雖然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整個產業進展稍慢,但疫情後,隨着信息化、线上化加快發展,區塊鏈的增長將是值得期待的。
王曉輝:在新基建中,數據的重要性越來越大。特別是數據成爲我們未來的生產資料後,數據的重要性、安全性、所有權,都需提到更高的高度。這一過程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起到更大的作用。因爲,區塊鏈和這些技術相結合,能夠保證數據、所有權的可信度。
但有一點還需明確,在5G、人工智能等行業中,是否一定要用區塊鏈技術。如只用哈希算法、非對稱加密、去中心化存儲等區塊鏈特點中的幾個,是否就算是應用區塊鏈,這需要大家重新對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做一個界定。
不過新基建火了後,區塊鏈產業肯定會有好的發展。但是一定是與這些產業緊密結合的領域才有發展,並不是所有的區塊鏈公司、應用都有好的發展,存活下來的一定是前面的頭部企業。
陳波:2月份PMI指數(採購經理指數)也跌倒最低點,本期中央財經大學區塊鏈經理人指數(BMI)39.3,相較上月的47.1也繼續大幅下滑。疫情過後,區塊鏈產業的後市如何?
宋嘉吉:疫情期間,行業整體復工進度較慢。三月初時,我們看到,科技信息行業產能恢復大體上在50%到60%的水平,可能要到三月中旬會有進一步恢復。但通常企業復產後的第一件事,是對原有產能的復蘇。目前新興產業投資方向,還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另外,從實施的角度看,有些區塊鏈項目需去現場做溝通,而當前出差等事務都不太方便。所以受宏觀經濟影響明顯,二月份BMI有所下跌是比較正常的。
我其實更加關注的是等到三月底,四月份疫情趨向結束後。這時候BMI指數的變動方向才能進一步展現整個市場對區塊鏈的預期,數據才會更有代表性。
王曉輝:從基礎來看,BMI指數下降有幾個主要的方面。
第一,當前經濟下行;第二,我們的投資機構在中美貿易战,以及疫情的雙重影響下,在投入方面更爲謹慎;第三,就是區塊鏈產業沒有找到真正的剛性需求的場景。區塊鏈企業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投資,投資收緊後,很多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所以指數下降也比較正常。
還有一點就是要分析一下,區塊鏈企業在2017年、2018年時候發展勢頭很好,但2019年上半年時,大家可謂“度日如年”,只是“1024”給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投資機構在強心針之下,並沒有投入巨大資金。所以很多企業還比較困難,加上疫情影響,區塊鏈企業資金壓力越來越大。
關於什么時候能觸底回升,我分析在疫情結束後,BMI指數還會有一個慣性下滑的趨勢。應該是在疫情結束後,還有六個月左右的時間,投資行業、其他行業都恢復後,BMI指數可能就止跌回升。
張帥:剛剛兩位院長,已將宏觀問題講的比較清楚,我想進一步從行業的角度來談一談。
首先,區塊鏈行業在2019年時是一個從熱趨冷的過程,這也非常符合Gartner曲线。區塊鏈從2013年、2014年到2015年、2016年,逐漸發展起來,2017年達到頂峰,其後隨着泡沫逐漸破裂,進入趨冷的狀態。而根據我們判斷,2019年應該是跌到谷底,然後再緩慢擡升的過程。“1024”講話其實是緩慢擡升的起始階段的一個助推。但這一助推並不能改變整個趨勢,行業還是在復蘇的起始過程中。
BMI指數的下降,主要應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從我們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們本身對融資並沒有太大的需求。但我們客戶在區塊鏈領域的投入有所推遲。趣鏈今年的幾個主要客戶:一是金融類的大中型金融機構;另一個是各地政府;此外還有各種司法機構。從目前來說,金融機構、政府、司法機構,其主要關注點均爲復產復工、抗擊疫情。所以區塊鏈投入推遲,也比較正常。
隨着疫情逐漸過去,估計五月份、六月份後,BMI指數會回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上。
進一步了解區塊鏈經理人指數(BMI)詳情,可見:https://www.blockob.com/bmi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Agoodcoin交易所中心:對話 | 新基建中,區塊鏈的位置在哪裏?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20.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