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飲食西化等因素影響,近年國人食米量持續下滑,去年每人僅喫43公斤,只有40年前的一半,為了鼓勵民眾多喫米,農委會農糧署多方著手,希望能提升稻米價值,今年更導入節氣概念,融入食米教育,在全台50所小學舉122場示範教學,讓學童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粒粒皆辛苦」,今天在台南市東山區舉行割稻活動,搭配節氣教育及割稻飯饗宴,農糧署長胡忠一也到場體驗,與孩子們一同揮汗收割。
胡忠一指出,二十四節氣與稻米生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以一期稻作為例,春分時插秧、穀雨時觀察稻作狀況、芒種時開始結穗、夏至時歡喜收成,將這些過程加入食米教育,從小紮根,讓孩子們體驗農忙耕作與飲食習慣的關係,對米食文化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更能愛上米食。
近年國人食米量逐年下降,少喫多產造成稻米產銷壓力,除了扎根食農教育外,開發稻米的附加價值也是一大重點,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糧食經營科科長宋鴻宜說,以稻米取代麵粉製作餅乾、糕點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且稻米有自然黏性,添加在麵皮的製作上,目前相關單位與連鎖速食店及食品廠合作,將稻米加入派皮與餃皮中,可以取代修飾澱粉,天然又可降低熱量。
另外近年稻米種植技術及品質持續提高,評價不輸鄰國日本,也逐漸開拓外銷市場,目前以海外有華人居住的地區為主要市場,但隨著歐美對稻米的需求量逐漸增加,未來也是可以持續開發的市場,胡忠一說,希望能從多元面向解決稻米產銷問題。
今天的聯合割稻活動在台南東山區登場,包括東山、東原、青山、聖賢、吉貝耍等5所小學的學童戴上鬥笠、手套,拿起鐮刀揮汗割稻,體驗農夫辛苦,再喫碗有菜、有肉的豐盛割稻飯,勞動後享用格外美味,希望能養成孩子們愛喫米食及友善環境的飲食習慣,從小奠定台灣稻米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二十四節氣融入食米教育 台南5小學孩童體驗稻作收割趣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