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除了迷因幣和比特幣生態,恐怕最火的項目就是World Coin了。
其實這個項目很早就出現了,我記得我好像是去年年底還是今年年初就看到了這個項目。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項目時有兩點給我印象比較深:一是這個項目的創始人和投資人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二是這個項目當時聲稱的目標是要成爲全世界的數字貨幣。
以它的目標來說,我覺得現有的加密貨幣(比如比特幣、以太坊等)都曾被愛好者或者社區推動嘗試過要走這一條路。
但以後面的實踐來看,一方面這個效果並不明顯,另一方面似乎大家也並不在意加密貨幣是否一定要作爲全球使用的數字貨幣---現在在加密生態中已經很少有人再提這個目標了,也很少有人再炫耀在XXX地方能用比特幣或者以太坊支付。
我覺得之所以會這樣,恐怕既有監管方面的原因也有技術上的原因。
在監管上,要成爲全球流通的貨幣實際上會挑战全球各國的監管機構,這會面臨巨大的障礙。
在技術上,要成爲全球流通的貨幣,我覺得至少以當下的區塊鏈技術來說還不夠支撐。另外我覺得這也不是區塊鏈技術的殺手鐗。它真正的殺手鐗是創造一系列全球都信任的新的虛擬資產以及全球都信任的一套基於技術的信用機制和應用。這些意義都遠大於貨幣。
所以它的目標並沒有很深地吸引我。
更重要的是我認爲從這個項目的目標來看,這個項目的創始人對區塊鏈技術在社會意義和生產關系上的理解還有欠缺---或者通俗地說,他和很多人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一樣:就是把它當作一項技術,看看現實生活中哪裏能用這個技術就在哪裏使用,而忽略了這項技術在社會意義方面的顛覆性。
後來我再關注到這個項目是因爲它推出的一項頗有野心的活動:在全球大規模收集虹膜,然後以此來證明個人的身份,並給這些人支付加密貨幣,並且還聲稱收集的虹膜會迅速銷毀。
很多人很欣賞這個理想,但在我看來,首先這個思維方式從頭到腳都是一整套中心化的思維方式,作爲其它門類的項目來說我會不在意,但作爲加密項目來說這是我最不欣賞的。
要在全球大規模收集個人信息需要組織和調動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需要一個嚴密的組織,一套高效運作的體制。
這個組織和這套機制則是保證項目貫徹、執行、成功的推手和根本。個人在這個項目中幾乎只是一個被動的接收者和聽命者。
從這個想法就看得出這個創始人心底的一種思維方式:他是在用頂層設計然後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動項目的發展。
這種思維方式非常適合傳統的信息技術,比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但這種方式並不適合區塊鏈。
加密生態的思維方式在我看來其核心和精髓一定是自下而上的推動項目---發動群衆、激勵群衆。
當年還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生的馬迪第一次在互聯網上看到比特幣這個神奇的東西時,難以抑制他內心的好奇,給中本聰寫郵件問他一個不會編程的人如何才能給這個項目作貢獻時,中本聰的回復簡單而有力:下載比特幣、運行它。
就這樣一個如此簡單並且不依賴任何第三方的動作就把個人團聚到了這個生態中。這就是自下而上推動項目最強有力的表現。
要注意的是,我並不是說區塊鏈項目沒有組織、沒有體制,而是說在項目的推進和發展中,除了組織領頭之外,項目成功的根本絕對離不开社區主動的動員和活動,離不开社區自下而上的反饋和對組織的影響。
另外這個項目採集虹膜的做法讓我總感覺不自在。
這種不自在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是在我的認知中,一個好的加密項目總是盡可能避免觸及個人的身份信息。
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直接就把傳統金融機構索取個人身份信息的做法看作是侵犯個人隱私的一個弊病。
對於這個項目而言,我可以理解它因爲項目的應用場景需要面對真實的個人而需要真實的人來參與,並避免被女巫攻擊。
要達到這一點其實有很多方式。中本聰採用了POW挖礦的方式,讓攻擊者承受一定的代價和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女巫攻擊。現在還有更先進的零知識證明也可以用來證明人的身份。
所有這些可以避免直接索取個人身份信息的方法不用而直接採用最直白的收集個人信息,還是個人最重要的生物信息來達到這一點,這很難讓我接受。
此外,收集虹膜的過程很難讓我相信它能萬無一失地保護我如此隱私的生物數據。
它聲稱數據會被毀掉---一堆互聯網巨頭還口口聲聲地說會嚴格保護用戶的隱私呢,但一次又一次這些巨頭的口口聲聲都被打臉。
就算項目本身真的希望毀掉這些數據,可這個想法真的能在全球各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種族文化、不同的生活習慣中得到徹底、有力的執行嗎?
就算這些都沒有問題,對這樣一個中心化運作方式如此明顯而且還發幣的項目,當這個項目覆蓋和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涉及的人口越來越多時,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會對它放任自流嗎?尤其是它將如何面對來自美國的監管?
最後,我們再樂觀100倍,假使這個項目最終還真的成功了,它恐怕成功的關鍵不是因爲它用了區塊鏈技術,而是它又是一個傳統互聯網公司的延伸,而且這個成功恐怕在某種程度上至少要和美國政府不得不做一些勾兌,否則它怎么面對美國的監管?
想到這一點,再聯想到奧特曼在最近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對議員們和藹可親、密切配合的態度我就會感到不自在。這種創始人的風格實在是和Vitalik相差了十萬八千裏。
所以這個項目渾身上下好像都看不到我欣賞的點。
當然我不否認它最終確實有可能成功、或許也確實能讓人掙錢,但我在加密生態中還是更希望參與那些加密味道更濃的項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關於我對加密項目的理解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0486.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