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全國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鼓勵青年參與社區,提案過可享種子住戶福利。北市議員許淑華批社宅政策打假球,不只補助計算方式不合理,「戶數愈少補愈多」,退租卻由一般戶遞補,造成青創戶流失「被消滅」,不禁懷疑真有意鼓勵青創計畫?市府承諾檢討,評估補助金與戶數是否合理。
北市府2017年起推出社宅青創計畫,符合社會住宅入住資格的個人或團體,依專長提出具社會性、公共服務性的社區回饋計畫,得以免抽籤入住,規劃10%為青創戶並提供活動補助經費,陸續在松山區健康社宅、南港區東明社宅等10多處基地實施,回饋舉辦逾3千場活動。
北市議員許淑華表示,支持此政策構想,實際上青創戶補助計算方式與執行面,反而造成青創戶被趕走,直呼打假球,甚至變相壓榨年輕人的創意和勞力。
許淑華說,健康社宅2018年開始的35戶,現在只剩17戶,近半數離開,興隆社宅則是從35戶流失剩23戶。她接獲許多青創戶陳情得知,他們不是不想住這邊,而是通過審核入住後,卻是「戶數愈少、補助越多,戶數越多、補助愈少。」。
她舉例,一個社區17戶青創戶,一年總補助經費20萬元,每戶平均1.7萬元,但戶數多的健康社宅,35戶30萬元,ㄧ戶連1萬都沒有。若以廣慈社宅D、E棟共50戶來看,一戶僅8千元,兩棟分開各25戶計算,每戶至少就有1萬元補助金,「真的是非常奇怪的計算方式。」
許淑華認為,按青創戶數換算活動補助金方式不合理,且每年都要審核資格,就有18%青創戶因計畫未通過沒續住,加上租金也沒有很便宜,他們往往無法負擔或障礙因素多而選擇自主退租。
她指出,青創戶退租搬離後,竟由一般戶遞補,2019年至2022年健康、興隆與青年社宅共89戶青創戶,28戶離開均為一般戶遞補,未來還有21戶離開,近半數青創戶流失,未來恐無青創戶。
許淑華要求都發局,保留青創戶額度,不應以一般戶遞補,其次青創戶以每戶1.1萬元或1.3萬元為補助基準,合理估算社宅青創戶補助金額,不要讓立意良善的政策淪落只有表面說得好聽。局長王玉芬承諾,落實青創戶10%比例,也會檢討評估戶數與補助金計算是否合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戶數愈多補助愈少? 北市社宅青創戶政策挨批打假球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4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