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追求月月領息?」
我有看到越來越多人討論如何用季配息的ETF搭配月月領息的方式,甚至現在還要推出月月配息的ETF(00929),針對這點我有些想法,可能會得罪一些人,我先說抱歉。
我猜可能原因是習慣了領月薪,月月領息就好像每個月都還有一筆薪資收入,不用工作還有月薪可以領,真的是一項不錯的被動收入。
還有定期定額投資也是月月扣款,為什麼?應該是因為薪資也是月領的關係吧,所以每個月的收入直接拿出一部分來做固定投資,而月月領息好像就也可以月月扣款再投入。
若講到定期定額,大部分人直覺就是每個月固定扣款投資,現在投資平台的扣款時間頗有彈性,未必要固定每個月的某幾天固定扣款,定期定額為何不能是週週扣或季季扣呢?
定期定額投資的頻率設定在每個月並沒有特別意義,也不會因為這樣就獲利比較好,或成本可以攤的更漂亮,應該就只是一個以每個月領薪來當作投資頻率的方式而已。
如果每個月能存下來的錢不多,或是業務性質的收入不穩定,無法確保每個月都能自動扣款投入多少錢,那就好好存個三個月,看存下多少就手動買進多少,每一季固定投資也是一種定期,至於有沒有定額根本不重要。
同樣的,配息也是,為什麼需要跟薪資一樣月月領呢?難道一季領一次配息,就沒有辦法好好分配成3個月的生活費嗎?
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每個月的生活費會很固定的在某個金額,某個月會來一筆年繳的保險費,有房子的有房屋稅與地價稅,有車子的會有燃料稅與牌照稅,其實一季領一次配息,然後分配3個月的花費,彈性可以更大。
令我不解的是追求每個月都能配息的ETF組合,如果是債券型ETF因為風險與殖利率很清楚,透過購買不同配息月份的標的,但同樣性質的債券,組成月月領息的方式尚能理解。
但股票型ETF通常是會有不同的選股邏輯,其配息高低與績效表現也會滿不一樣,選擇要投資的ETF時,應該是以其選股邏輯合乎你的需求為優先標準,怎麼會是以配息月份來當選擇標準呢?
如果為了能月月領息,依照除息月份,「1、4、7、10月份」、「2、5、8、11月份」和「3、6、9、12月份」分成三組,硬去組合出一組00717美國特別股、00878永續高股息與00713高息低波ETF,除了後兩檔高股息ETF還算合理,但配一檔美國特別股的用意是?投資人真的有搞懂特別股是做甚麼的嗎?
近期又將要推出一檔00929台灣科技優息ETF,採用每個月配息來滿足投資人的追求,其成分股全部都是電子科技類股,主打從科技股裡挑選出高股息的ETF,投資人選這檔ETF時,為的是要買科技股、買高配息、還是買月月配息呢?
台股除息旺季在6-8月,那表示,雖然是月月配息,但配息比較高的時候應該也就是在那幾個月份,其他月份的配息會比較少,除非ETF機制裡有延後配發已經領到的股息,讓每個月領到的配息比較平均。
有人說,月月配息的好處是,可以分散單次領到配息超過2萬要繳二代健保的壓力,而且除息的缺口更小,更容易填息。
請反問一下自己,你投資股票要領息的目的,是希望能領的股息越多越好,還是最好不要繳到二代健保費呢?每次不想領超過2萬塊,一年也不過就24萬的總額,追求財務自由的人,不可能目標是希望一年不要領超過24萬吧,再想一下你追求的是甚麼?(也是可以分散成很多檔買啦)
至於填息的問題,如果持股夠強勢,缺口再大,除息當天就可以填息了,如果景氣不好,企業經營表現不佳,就算不配息,股價也是會下跌,跟配息缺口大小沒有關係。
至於月配息匯費會被收12次,總共多花120元,所以最好到該券商配合的銀行開戶,省下匯費。但我認為你的格局應該不止看這120元。
而且12個月都有配息,不代表這檔配息比較高,他只是把持股領到的配息更分散(或更即時)的發給你而已,只是 0.1 x 12 與 0.3 x 4 與 1 X 1.2 的差別,一整年累積下來的總額還是一樣的。
我在《ETF存股》這本書裡強調,要能符合存股的ETF條件有一點,產業要夠分散,至少成分股裡有5種不同產業以上,而00929就只有一種產業-電子科技業,大概就包含上遊到下遊與通路業,這不符合可以長期存股的條件。
除非你可以組合出科技業、金融業、民生業、工業、原材料等5個不同產業類別的ETF,並且長期同時持有5種類別的ETF,將產業輪動風險分散。
最後總結,我認為選擇ETF應該要先看他的選股邏輯,是不是你認為合理,符合你投資需求與資產配置的項目,而非他的手續費、匯費、配息頻率這些末端細節的事情,為了組合月月配息,選了總績效不好的ETF,或甚至是不適和長期持有的ETF,這就有點尾巴搖狗了(wagging the dog)。
◎本文已獲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00929「月配息ETF」分散二代健保、填息缺口小…真是優點嗎?專家:看追求什麼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3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