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5月23日在台北舉行,針對台商回流與投資台灣大方案的風險與機會,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指出,自2018年川普開打貿易戰,2020年華為禁令生效,出口管制趨嚴。
去年俄烏戰爭開打,美國頒布晶片禁令,世界趨向紅色與非紅色兩套系統,企業分散布局,全球供應鏈轉移,蘋果轉向東南亞國家;伺服器部分有五成仍在中國,部分高階伺服器移轉回台灣。
為此,政府祭出根留台灣、中小企業、台商回流等台商回台投資三大方案,其中,三大方案裡特別要求智慧化,已有102家廠商投資1179億元從事循環經濟,截至今年5月18日,已有178家廠商通過新方案審查,新投資大多數採用設置再生能源、智慧化節能設備、熱能回收或循環回收。
台商回流投資最大的挑戰為用水與用電是否足夠。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指出,與世界平均年降雨量世界973公釐,台灣平均年降雨量2467公釐,遠高於世界平均,但世界每人平均分配雨水量為2萬1796立方公尺,台灣僅4074立方公尺,遠低於世界,水價卻遠低於美國、新加坡、日本、南韓、中國和香港等國家。另外,台灣枯水期與豐水期相差大,南部發展工業尤其面臨挑戰。
再看近5年台電售電量連年成長,蔡志宏指出,2017年至2021年從2172億度攀升至2353億度,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數據,預估2013年至2030年均電力需求成長率為2.13%,節電後平均電力需求成長率仍有1.41%。而近十年三大用電產業佔比,電子資通業成長率遠高於鋼鐵金屬業與石化業。若以六都用電排名來看,台中、高雄、台南居冠。
蔡志宏認為,若只注重投資總額度,忽略水電排碳等資源耗用,對資源運用已達極限的台灣將是危機與浩劫。
「節能減碳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電力,」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炳樺指出,根據經濟部統計,2019年能源排放佔90.4%,其中電力排放佔50.4%、非電力34%。目前東鋼碳排中,能源佔86%,其中電力佔75.5%、固定排放(燃料)佔10.5%。
東鋼減碳對策涵蓋風機、太陽能、沼氣發電,目前風機和太陽能的發電成本達到經濟效益,已可取代現有石化燃料的發電方式。
然而黃炳樺也點出企業減碳的痛點,根據國發會去年底公布的淨零規劃,電力中的再生能源為60~70%、氫氣9~12%、火力+CCUS(碳捕捉與封存)為20~27%。
他指出,企業要買再生能源,面臨信用評等不夠的困境;氫成本貴,生產不符合經濟效益,目前無法被廣泛使用;以目前天然氣成本試算,使用氫來取代天然氣,若以綠氫為例,減碳一噸成本高達180元美金,目前EU ETS(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碳交易價格70~80元美金;而CCUS也面臨成本與經濟效益問題,顯示政府的規劃脫離實際。
「現階段不能放棄核能選項,我支持零碳、低成本的電力,」黃炳樺指出,歷經福島核災的日本,2019年核能佔日本整體發電6%,再生能源18%;2030年核能提升至20~22%、再生能源36~38%。他認為,當反應爐小型化(SMR,Small Modular Reactor)安全性或許可控。
至於中小企業如何達成RE100(百分百再生能源)?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表示,最基礎也最快的方法是看與碳排相關的電費單,設法節電;另外,台灣共150萬家中小企業,集結起來是強大生態系,有很長的供應鏈,配合政府以大帶小計畫將能有助於達成目標。
「台灣電價必須結構性調整,」黃炳樺建議,電價應進行價格與結構性調整,尤其台灣離峰與尖峰電價相差約三倍,歐美先進國家為10~20倍,拉大價差才能改變用電習慣,進一步做到節電;蔡志宏則建議中小企業找標竿同業學習,盤點節能方式是否做得不夠、廠區能否有再生能源進行循環經濟等。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永續長劉靜靜則以自家經驗為例指出,首先要知道基線在哪,若不知道該怎麼訂,可與同業比較。宏碁很早就帶著供應商一起做碳盤查,2012年與國際利害關係人議合,以2019年為基準年,訂出2015、2020年分別減碳30~60%的目標,制定目標後不僅能對外溝通,對內也能形塑共識,建議中小企業先做碳盤查,善用政府和客戶資源。
▌延伸閱讀:不下雨如何靠水發電?搶救夏日「夜尖峰」供電危機
核二2號機除役,未來會缺電?關鍵在4大爭議
愚人節為啥急著漲電費?揭開政府說不出口的真相
(本文出自2023.05.23《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缺水缺電、台商回流也無奈!東鋼黃炳樺:不能放棄核能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3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