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才說要推動台灣「碳權交易所」,筆電大廠宏碁董事長陳俊聖今天卻說了大實話:「多種樹或買碳權,都是漂綠。」 話雖不中聽,卻是檢驗台灣「淨零」真假的試紙。
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到底要交易什麼?通常「碳權」就是泛指可以交易的排碳量,一是來自政府的排碳總量管制,若企業的排放量比該負責任的額度低,就能把多出來的排放額度(allowance)拿去賣,這是一種「碳權」; 另一種則是企業透過造林、投資再生能源等,取得碳抵換額度(offset credit)用來抵掉企業的排碳量。
負責規劃的環保署長張子敬在立法院說,台灣短期內「不會進行總量管制」;也就是說,未來碳權交易所的內涵就是「碳抵換」。這是聯合國近年急呼「萬萬不可」的權宜之計,因為抵換來、抵換去,企業就可以繼續當排碳大戶,對地球升溫不超過1.5度C,並沒有實質助益
所以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在COP27峰會上砲轟:「淨零承諾」的漏洞大到足以「開柴油卡車通過」。各國及企業該追求的不只是碳中和,曾紛紛吶喊的「Net Zero 淨零」目標,已成為加加減減的數字遊戲,國際間出現「可信淨零 Credible Net Zero」的呼聲,要求企業做到溫室氣體減量(Reduction),才是真實解方;其他各種的碳抵換(Offset)不過是煙幕彈,沒有實質的減碳功能。
承諾淨零跟真實淨零的差距如此巨大,不僅在去年十一月的COP27成為問責主軸,聯合國更公布了第一份「反漂綠報告」。古特雷斯說:「有毒的掩蓋會將世界推下氣候懸崖,騙局必須終止。」各國必須對淨零漂綠「零容忍」。
簡單一句話:減排必須是主要手段;碳抵換是在沒有減碳方案時,才能拿出來的「不得不」。
當國際嚴查「漂綠」時,我們的碳權交易所如果還在玩碳抵換的加減遊戲;萬一歐盟認真檢討「可信淨零」時,依賴出口的台灣又要再雞飛狗跳一次。更重要是,台灣真的成了氣候危機的罪人了。但說真的,有人在乎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重磅快評】宏碁買碳權漂綠 碳權交易所將成漂綠所?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38779.html